-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规模实时数据缓存计算平台系统设计说明书开发设计方案书20130602V11.0.0.doc
文档 版本 1.0.0 解决方案 共 页
大规模实时数据缓存计算平台系统设计说明书
开发设计方案书
编制单位: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13-06-19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号 版本日期 变更描述 修改人 变更批准人 V1.0.0 2013/6/19 创建文档 徐长安 余忠源
目 录
目 录 1
大规模实时数据缓存计算平台系统开发设计方案书 3
1 系统概述 3
1.1 文档编写目的 3
1.2 系统设计原则和目标 3
1.2.1 适应性和开放性 3
1.2.2 整体适用性 3
1.2.3 可靠性管理和经济性评价功能 3
1.2.4 性能指标的设定 3
1.3 系统具备的特质 3
1.3.1 多平台支持能力 4
1.3.2 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4
1.3.3 灵活实用的数据库变量层次结构 4
1.3.4 全面的数据类型支持能力 4
1.3.5 灵活的分布式系统架构 4
1.3.6 系统自诊断,自恢复能力 4
1.3.7 多级冗余机制 4
1.3.8 安全控制技术 4
2 系统总体设计 6
2.1 设计概述 6
2.1.1 系统技术架构 6
2.1.2 系统DataServer架构设计细节 7
2.1.3 系统部署架构设计 7
2.1.4 软件技术选型 8
2.1.5 架构设计优势 8
2.2 系统整体功能划分 8
2.2.1 数据采集解析模块 9
2.2.2 实时数据缓存 9
2.2.3 数据计算处理 9
2.2.4 历史数据存储 9
2.2.5 指令系统 9
2.2.6 短信平台模块 10
2.2.7 对外接口模块 10
2.3 系统设计关键点 10
2.3.1.1 海量数据处理及存储 10
2.3.1.2 人机界面设计 10
2.3.1.3 系统接口设计 10
2.3.1.4 系统安全性设计 11
3 项目管理与工程实施 12
3.1 开发方式: 12
大规模实时数据缓存计算平台系统开发设计方案书
系统概述
文档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根据具体应用进行软件方面的设计,此平台作为省级生产运营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平台,设计的范围也是严格按照此范围,此文档作为下一步进行软件详细设计的重要依据。
系统设计原则和目标
适应性和开放性
系统将各种机组不同的控制系统进行有机的互联,使各种信息和资源有效地协调成一个整体。监控系统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及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同时考虑风能预测系统、可靠性维修系统和应急调度系统等其他辅助系统的无缝嵌入。
整体适用性
系统研制充分考虑风电场现场环境温差大、风力强、高灰尘和强电磁干扰等特点,相关设备的选型、布设、传输和容错等情况,都充分考虑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对于不同的地貌结构,要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在节省资源和资金的条件下使得整个系统硬件和网络通讯链路稳定运行,其结构能够保障机组通讯的最优稳定度和实时性。
可靠性管理和经济性评价功能
系统应结合风电场运营特点,创新可靠性管理指标和经济型评价指标,建立可靠性和经济型评估模型。
性能指标的设定
通常通过经验选取的性能指标和权值往往不能精确反映真实实际情况,需要通过大量以往历史数据结合机理分析进行相应修改,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在不断改进过程中,充分考虑机组的类型、运行维护状况、当地的运行条件、风资源状况和电网的各种要求和限制。真正能够与实际运行环境相统一,达到指导生产和衡量各类经济评价指标的目的。
系统具备的特质
多平台支持能力
从核心到外围,从底层到上层,都采用稳定而高效的跨平台开发环境,整个系统可在Windows,Unix,Linux环境下运行和操作,各个平台的操作及使用完全一样,完全消除操作系统限制所带来的不便。
的处理能力
对于生产信息处理及存储的性能可达0万点/秒对于历史生产信息回取的性能可达0万点/秒整个系统运行负荷稳定在0%以下
灵活实用的数据库变量层次结构
多层次的数据库变量结构,改变了以往数据库变量的平面管理或有限层次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对数据库变量的管理完全可按照工厂的运行情况建模。使得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得以保持。
全面的数据类型支持能力
能够采集并存储数据类型,包括浮点型,整型,布尔型,字符串,以及“任意”类型。
灵活的分布式系统架构
分布式的采集,分布式的存储,分布式的应用系统扩展升级系统维护。
系统自诊断,自恢复能力
提供完善的机制对系统进行诊断,对进行监视将各种异常情况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多级冗余机制
支持多服务器、双接口机、双网、双通道等多种冗余技术,高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更好地保护数据。
安全控制技术
通讯加密机制,保证数据在网络中安全传输而不会被截获。数据库安全认证访问机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NIMultisim10的函数发生器设计与仿真.pdf
- 基于NiosII和USB接口的工业CT数据采集模块测试系统设计.pdf
- 基于NPP的黄南州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df
- 基于OpenCV的非线性图像畸变校正研究陶旺林.pdf
- 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资源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技术研究王焱.pdf
- 基于PCA和多尺度纹理特征提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刘友山.pdf
- 基于PDIUSBD12芯片的数据采集卡USB接口设计.pdf
- 基于PFCPIDH300MN模锻水压机动梁速度跟踪控制.pdf
- 基于PIC16f87x单片机的门禁系统设计.pdf
- 基于PLC控制的自动识别分拣系统设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