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期《国内外可穿戴设备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pdf
科技发展研究
第7 期
(总第361 期)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2014 年 02 月 24 日
编者按:当前,可穿戴设备已经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本期简报基于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前沿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对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及产业发展历程、产品情
况进行了梳理,并展望其未来前景。供参考。
国内外可穿戴设备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
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 )正成为科技界和电子发烧友追
逐的大热门。在刚刚落幕的2014 美国CES 消费电子展上,上百种可
穿戴设备成为外界瞩目的关注点,主办方甚至开辟了一个“手腕变革”
的展区。顾名思义,可穿戴设备是指穿戴在身上的一种便携式智能设
备,其包含了独立的计算芯片,时刻保持响应和网络连接状态,能够
感知环境,进行人机交互。 “互联网女皇”、美国风投机构KPCB
合伙人Mary Meeker 认为,可穿戴设备是十年一遇的重大科技产品,
其市场引领价值将比拟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
一、技术进步推动可穿戴设备走向社会大众
可穿戴设备并非新鲜事物,它的前身叫做穿戴式计算机
(Wearable Computer ),最早始于20 世纪70 年代,由于造价成本过
高和技术过于复杂,缺乏商用化价值,因此仅在专有领域被应用;近
1
年来,得益于互联网、无线传输技术以及高性能低功耗芯片的发展,
可穿戴设备逐渐走向大众需求。
早期的穿戴式计算机不具备无线传输能力。20 世纪50 年代就有
穿戴式计算机的幻想,直到70 年代,“穿戴式计算机之父”、多伦多
大学的Steve Mann 教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穿戴式计算机——头戴
式录像设备,它采用Apple-II 6502 芯片,与一个在头盔上的1.5 英寸
显像管连接,整个系统由铅酸电池供电,可以在运动状态下记录影像。
Mann 教授定义的穿戴式计算机是拥有个人空间、由被穿戴者控制、
具有操作持续性的人机交互设备。然而,早期穿戴式计算机不具备无
线传输模块和泛在网络的支撑。
医学监护是可穿戴设备的专有应用领域。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不
断提升,可穿戴设备越来越摆脱笨重计算机装置的形象,更加小巧贴
身,向着精确、可靠、耐用、省电等方向发展。这个阶段的设备受众
面有限,主要用在医学治疗领域,特别是应用在心脏病、呼吸病、糖
尿病等需要长时间监测的病人身上。最为知名的产品是连续血糖监测
仪和可穿戴式心脏监护仪,对心电图、呼吸、血压等人体生理信息进
行无创连续监测、实时传输和处理,佩戴者可以小幅度活动。
新一代产品从“功能机”进入“智能机”时代。如果说传统可穿
戴设备属于“功能机”,那么从2012 年诞生的新一代产品则进入“智
能机”时代,标志是智能操作系统的加入,用户自行定义设备功能和
程序,有的设备还整合了无线通信模块、多媒体芯片、导航仪等硬件,
功能的多样化大大加速了市场化进程及其繁荣。除此之外,由于微机
电技术、投影成像技术、低功耗技术、柔性屏幕和薄膜电池、自我修
复涂层等技术和材料的突破,新一代产品在环境适应性上进一步增
强,更加贴近人的生活,佩戴者可以睡觉、走路甚至进行游泳、骑车、
滑雪等剧烈运动。
二、国际热门可穿戴设备盘点
2
新一代可穿戴设备进入大众视野直接源于2012 年Google 眼镜的
推出,之后有如雨后春笋,手表、手环、头盔、衣服等各类新产品层
出不穷。据百度指数监测,“可穿戴设备”的报道数从2013 年 1 月
的日均8 篇急速上升到2014 年1 月的日均500 余篇,已经成为与P2P
金融、智能家居等并列的互联网最火热的概念之一。美国消费电子协
会认为,2014 年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年”。
表 1. 国际热门的可穿戴设备
(资料来源: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整理)
1、谷歌眼镜(Google Glass )
2012 年,谷歌公司发布了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