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之争--清季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国语想象.pdf

“文”“话”之争--清季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国语想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话”之争--清季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国语想象.pdf

第25卷  第1期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l.25  No.1   2015年1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Jan. 2015  “文”“话”之争 ———清季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国语想象 牛  颖 (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现代性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 “文”指书面语,“话”为口头表达,在清季民初的历史语 境下“国语”则更多地带有了国族认同的意义。 目前为止,从国语想象层面对其进行爬梳的文章尚不多见。 文章在 国语想象的视域下,再次梳理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文”“话”之争,以探讨中国现代性道路上的反复与尝试。 关键词:白话文运动;“文”与“话”;国语想象;清末民初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5)01-0066-04     关于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历史上曾有许多不同 在实践中,到底是以“文”还是以“语”为标准 [4] 的称谓。 中原诸夏称“雅言”,西汉称“通语”,东汉 呢? 比较看来,语音繁杂、“文字繁重艰深” 的文 魏晋称“洛生咏”“洛语”,南北朝称“北语”或“吴 言绝非首选。 正如黄遵宪在《杂感》中“我手写我 音”,隋唐称“汉音”或“秦音”,宋元称“正音”,明清 口,古岂能拘牵”的表达一样,如果说“言文一致”只 称“官话”或“官音”[1]218。 我们熟知的“国语”一词 是一种对国语想象的客观描述,“古岂能拘牵”则指 首先是由桐城派学人吴汝纶从时彦泽修那里译来 明了实现这一想象的手段,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 的[1]797 ,用以指代一国之通用语。 在清末民初中国 案———书面文字向口头表达靠拢,而非反向。 社会剧烈的变革中,官话,亦作白话,逐渐取代两千 在轰轰烈烈的白话推广运动中,自始至终反对 年来的写作规范———文言,赢得了现代汉语表达的 之声就不绝于耳,以严复为代表的“崇文”派坚持认 正统地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语”。 白话与文言 为,文言才是表达思想的最佳媒介,比如,文言“精 相对,本是风格之别;国语和方言相分,是语域之差。 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易达;用近世利俗 [5] 在清末民初的启蒙运动中,取白话而非文言作为普 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 。 针 及教育、宣传思想、表达学术的工具,其本身就蕴含 对梁启超对其翻译“太务渊雅”的批评,严复在《与 着极其丰富的国语想象。 梁任公论所译〈原富〉书》中反击说,“窃以谓文词 者,载理想之羽翼而以达情感之声音也。 是故理之 1  清季国语想象———在“民”在“新” 精者不能载以粗犷之词,而情之正者不可达以鄙倍 清末白话推广运动背后的逻辑极其简单。 战场 之气……仆之为文,非务渊雅也,务其是耳……若徒 上的节节败退,辱国条约的频频签订,不断地刺激着 为近俗之辞,以取便市井乡僻之不学,此于文界乃所 国人的神经,以梁启超为代表,认同“国恶乎强? 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