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183;咏蛙》诗改源考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古amp;#183;咏蛙》诗改源考析.pdf

中国韶当代文学砑魄 ● 《七古 咏蛙》诗改源考析 。毛韶华 毛泽东的诗词中有多首改写他人诗作述自家情怀的作 显得局促而单调;薛碹是“独卧地f=”,有些散漫;严嵩是 品。如少年时期的作品《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独坐池边”,过于严谨;郑正鹄是“河边大树”似乎阔 《七古·咏蛙》;中年时期的作品《四言诗·戏改江淹(别 大;唯有张璁与毛泽东写的是“独坐池塘”,形式特征十分 赋)》;晚年时期的作品《七绝·改梅白f夜登重庆枇杷 明确。而且,对于“似虎形”的蛙的形象的描写,李世民的 山)》、《七绝·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等等。由此可 “如虎形”、薛碹和严嵩的“似虎形”都太直白,缺少象征 见诗人毛泽东有改写他人诗作述自家情怀的习惯。这就是我 意味;郑正鹄前两句“小小”二字削弱了青蛙的气势,青蛙 们通常所说的化裁(谓随事物变化而相裁节。后多指教化裁 再似虎,也是假老虎,日.“似虎形”三字太笼统,无法使人 节。 《易·系辞上》: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产生联想和共鸣;而张璁和毛泽东的“如虎踞”则点染出蛙 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毛泽东所改诗词都有原诗的确 和虎的相似之处,不仅简练生动地描摹出青蛙的姿态,更把 切来源,唯独《七古·咏蛙》所改写诗词来源值得…‘议。 虎的昂然气度赋予了蛙。 最能见出少年毛泽东独特个性的,是他1909年秋天作为 对于张璁和毛泽东的《咏蛙》诗,从字面语句和形式上 湘乡县东山学堂学生时所作的《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 读者会认为是一致的,甚至可以推定是毛泽东的借鉴,对于 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 这一点,必须从诗歌的内容表现上做出分析。史书记载张璁 声?”:全诗洋溢着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王者之气,可见他从 少时聪敏。有4次老师要他以青蛙为题做一首诗,他就说: 少年时代就树立了凌云壮志,葆有一种极其鲜明的责无旁贷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 神圣感和使命感。不过,这首诗并非原创。其蓝本今有五泌: 个虫儿敢做声。”这里所表现的是张璁少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一说唐太宗李世民:“独坐井边如虎形,柳烟树下养精 和博大胸怀,或者说是一个少年的聪明与睿智。而毛泽东的 神。春来唯君先开口,却无鱼鳖敢作声”(见林木森编《咱 诗作于他在离家乡50里的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时。在东山二转 们的领袖毛泽东》); 院读书的大多数是地主豪绅的纨绔子弟,他们看不起衣着土 二说是明朝正统年问的考官薛碹: “蛤蟆本是地中生, 气、来自穷乡僻壤的毛泽东。因为被许多川学疏远,毛泽东 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在精神上有些压抑,一种“知音世所稀”的孤独感不时袭上 三说是明朝嘉靖年问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张璁少年 心头。这首诗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 求学时所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 描述,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对那些富豪子弟嘲讽蔑视的态 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h一(见何联华《毛泽东诗词 度,又表达了年轻的毛泽东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尚且朦胧的 新探》); 领导群众的英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两者所传达的思想不 四说是明代权奸严嵩的少作:“独坐池边似虎形,绿杨 同。至于字面语句笔者认为是化裁,而且化裁得出神入化, 树F弹鸣琴。春来我不先开口,谁个虫儿敢出声”; 这就是我们在读毛主席诗词时往往能获得的精神享受。 五说出自清末湖北名士郑正鹄之手。郑氏为官清正,有 笔者认为《七占·咏蛙》诗是毛泽东所作,或者说是毛 人刁难他,送一幅怪模怪样的青蛙图请他题诗,郑氏即题‘ 泽东内在精神的‘种外化形式。其理由有三: 绝回敬:“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荫。明春我不先 一、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此诗的言志表现在对社 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见黄飞英: 《(咏蛙)诗的作者 会不平等以及精神[==压抑的反叛,由此而产生一种雄心壮志; 是谁?》1988年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二、从语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