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利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验证地应力方向公式.pdfVIP

利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验证地应力方向公式.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验证地应力方向公式

利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验证地应力方向公式 张洪雷 姜冬梅 北京工业大学 建工学院000413 班 指导教师:夏雅琴 摘要 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三要素缺一不可,三要素中对发震地点的预测更是 重中之重,因而也是非常困难的。经过地震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已积累总结了一些 这方面的经验和方法。主应力交汇法便是其中一种。本文介绍了利用电阻应变片传 感器进行室内实验,验证地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及主应力大小和公式。 关键词:主应力;电阻应变片;载荷 一、引言 地震预报有诸多方法,地应力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预报地 震的三要素。地应力传感器的种类也较多。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采用的是电感法地应力 [1],用电感趋势异常主应力方向交汇确定震中位置。于允生等人将碳精粉和橡胶粒混合制成 一种电阻元件,套入铜环,经过密封,埋如土层3~5 米,主要观测土层应变的变化。而张超 等[2]人应用弹性理论,对钻孔法地应力测量技术中元件率定所涉及的一些重要力学概念和原 理作了系统的分析和阐明。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室研制的电阻应变片传感器[3]有其独到之 处:(1)在地应力测量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2)当外力去掉后,应变可以完全恢复; (3)有简便的应力计算公式。该传感器既可以埋入土体中,也可以埋入岩石中。经过多年观 测,证明其性能良好,预报地震较为有效[4]。 二、电阻应变片地应力传感器的试验研究 2.1 传感器的结构 电阻应变片有下列几种类型,按其结构不同,分别用 GD-4、GD-5、GD-6、GD-7 型表示。传感器材料应采用 弹性较好的磷铜。GD-4 型传感器的主要结构为:三个内 铜环,每个内铜环沿直径方向用两个小铜棒与外铜环相连, 纵片 三对小铜棒方向分别为南北向,南偏东45 °向,东西向。 在外铜环内悬挂一个与内铜环材料相同的铜片为补偿片 横片 (不受力)。铜片与铜环上均贴上相同的电阻应变片,电阻 片位于小铜棒轴线相垂直的内铜环的外侧。GD-5 型在结构 上更为合理,将三个内铜环之小铜棒按60 °均布在外铜环内, 图1 GD-7 型传感器 其它皆与GD-4 型相同。GD-6 型将结构进一步简化,舍去三 个内铜环,在外铜环内侧沿周向直接贴电阻应变片,贴片位置为0 °、90 °、南偏东45 °。 1 GD-7 型只是将电阻应变片按相间120°贴在外铜环内侧。我们采用的是GD-7 型,材料为不 锈钢,壁厚1.2mm,直径10cm。在铜环内侧沿周向按120°等分,贴三枚横向电阻应变片和 三枚纵向应变片。如图 1 所示。实际情况下,三枚横向应变片为工作片,而三枚纵向应变片 为温度补偿片。当有异常信号,通过求出的主应力方向进行交汇,可确定震中位置,根据异 常变化的时间,可以确定时间,而异常变化的幅度,可以确定震级。 2.2 试验过程及结果 分两种情况进行加载实验:(1)补偿片采用公共补偿方式。取同一 种材料不受力的钢片贴片作为补偿片;(2 )将纵片作为补偿片,横片 为工作片。 将电阻应变片按 1/4 桥接入电阻应变仪。将GD-7 型 电阻应变片传感器按图示位置加载,即先加一初载荷, 测取各点的读数(本实验为零),然后再逐级加载,同样测 取每点的读数。每点相邻两次读数差(相邻的大载荷读数 减去小载荷的读数的平均值)即为相应载荷增量下各点的 图2 应变片布置图 应变值。实验数据见表1。 表 1 三枚横向应变片加载数据 应变 -6 ∆ -6 -6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