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东海派现代广东画坛的另一道风景线——以方若琪为例(翁泽文).docVIP

广东海派现代广东画坛的另一道风景线——以方若琪为例(翁泽文).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海派现代广东画坛的另一道风景线——以方若琪为例(翁泽文)

广东海派:现代广东画坛的另一道风景线 ——以方若琪为例 翁泽文 “广东海派”一词作为一个固定结构,其中的修饰语“广东”是不能随意省略的,否则将会混同于上海地区的“海派”。广东海派是一个源自外埠而兴于本土的绘画流派,是在粤东潮汕地区出现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美术现象。因为潮汕地区又被称为“岭东地区”,所以又有人称广东海派为“岭东画派”。 长期以来,在相当广泛的人群包括不少美术界人士尤其是外省籍人士当中,已习惯于在“岭南画派”和“现代广东国画”之间划等号,这是由于对广东地区的美术状况缺乏全面了解而造成的错误看法。客观地说,岭南画派是现代广东中国画坛上影响最大的流派,但并非唯一的画派,它主要活跃于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并不能代表现代广东中国画的整体面貌。在被誉为“海滨邹鲁”的潮汕地区,其文化艺术尤其是绘画的渊源与风格便与广州一带迥然有别。 潮汕地区是广东近现代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达地区之一。从清末开始,由于水路交通的便利,大批潮汕人渡海远赴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从事商贸活动,在上海形成一股强大的“潮商”势力。潮商与上海的密切联系,为他们的后代或亲朋戚友异地求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开启了近现代大批潮汕学子舍近求远赴上海求学包括学习美术的风气。仅就美术一项而言,这股风气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其中一批在沪学习中国画的潮籍人士,画风大多受到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潘天寿、王个簃、吴茀之、诸闻韵、诸乐三等海派名家的影响。他们在学成之后,大多数人回到潮汕本地开花结果,积极介入当地的美术活动,有的则在外地扎根落户。这样,由上海海派派生出来的广东海派也随之顺理成章地形成,其后更发展至现代潮汕美术界的主流地位,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最早赴上海接受海派熏陶的潮汕籍著名画家是揭阳人士孙裴谷(1892—1945)(1),因此他也是最早的广东海派名家,当代广东海派名家刘昌潮和王兰若都曾受业于其门下。 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广东海派的几位代表人物如陈大羽、刘昌潮、王兰若、方若琪、张学武等人都曾先后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求学(陈大羽虽然后来又师从齐白石,但此前其画风乃属海派画风,故仍将其列入广东海派)。上海美专由刘海粟、乌始光、张聿光等人创办于1912年,最初称为上海图画美术院,地点在上海乍浦路,是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机构之一,海派名家潘天寿、王个簃、吴茀之等人先后在这里担任教授。如果说上海是广东海派的发源地的话,那么上海美专无疑就是广东海派的摇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对广东海派的研究依然非常欠缺。真正属于学术层面上的研究文章,到目前为止也许只有李伟铭、王璜生合作的《粤东情怀——王兰若的绘画世界》(2)、李伟铭的《王显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蔡非上海美专。 孙文斌陈世霖。 黄光。 王显诏王显诏”(11),这应该是比较准确、客观的概括和评价。 广东海派画家的笔墨来源虽然近似,但在价值取向上却并不相同。就方若琪而言,他更注重于对海派尤其是吴昌硕笔墨精髓的吸收和融化方面。而这正是他与潮汕画坛盟主刘昌潮和王兰若在风格上的不同之处。方若琪在上海美专求学期间,其花鸟画老师潘天寿尚未脱出吴昌硕的窠臼,王个簃则毕生以追踵吴昌硕为指归。因此,方若琪从潘天寿和王个簃那里接受过来的当然主要还是吴昌硕的衣钵。从他早年与其同乡兼同窗好友、另一位广东海派画家张学武合作的《喜上眉梢》(图1,1948年作,其中喜鹊为张学武画,其余为方若琪画)(12)来看,无论笔墨结构程式还是色彩铺陈经验,均与吴昌硕有着极其密切的血缘关系;尤其是二十多年后方若琪补画的两株红梅骨格劲健,姿态横逸,深得吴氏笔墨三昧,与吴氏之作相较几可乱真。中、后期作品的个人风格虽然不断得到加强,但仍不失吴氏气格雄厚、赋色浓重的典型特征。如《牡丹》(图2,1994年作)(13)花团锦簇,硕大红艳的花朵所显示的正是吴氏花卉典型的“内虚外实”的视觉图式——花朵的外轮廓状物精确,而轮廓内部花瓣之间则相互交融,蒙茸浑化。这种介于“化”与“不化”之间的状态,使每个花朵似乎都蕴藏着向外扩张的巨大能量,却又被禁锢在轮廓线以内而无法释放。这种力量的对峙使画面产生了一股昂扬向上的阳刚之气。《白梅》(图3)(14)以篆籀笔法塑造横竖枝柯,以行草笔法勾勒片片白梅,流露出一股人格化的清刚傲岸之气,正如画中题款所云:“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描绘葫芦的《如今莫再装胡涂》(图4)(15),以及描绘石榴的《多子榴》(1980年作)、《万树榴花万树红》(图5,1985年作)(16)等,均从不同侧面体现出方若琪对吴氏精髓的全面领略。 此外,方若琪的少数作品也受到另一位海派代表人物任伯年的影响,如《人人栽牡丹》(图6,1954年作)、《水仙》(图7,1986年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