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部分 专题1---第2讲.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 第1部分 专题1---第2讲

[典例3] (2011年高考福建卷)《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 通过解读材料可知,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所以选择D项。 [答案] D 以文明史观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1.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纵观近几年高考,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经济政策(思想)为中心,通过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本专题进行了重点考查,命题角度如下: (1)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创设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农耕经济这一主干知识,如近几年高考都曾考查小农经济、土地制度、手工业生产技术这三个知识点。(2)从“论从史出”和“以图证史”的角度重点考查耕作方式和经济政策,如2011年山东卷利用四齿钉耙耕作图考查耕作技术等。(3)把地方史与主干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如2010年安徽卷考查了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安徽地方考古成果为材料)。(4)对几个同类主干知识进行比较考查,如2011年天津卷对手工业的考查。(5)考查经济对政治、文化及其他社会内容的影响,如2010年全国卷Ⅱ通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特点考查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3.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农耕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梳理清楚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等发展演变的线索,重视对“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的概括和总结。(2)注意古今结合,从纵向和横向对古今中外经济文明进行联系比较,培养概括、论从史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思维能力。(3)注重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角度总结历史演变规律,以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为突破口,挖掘和创设新材料、新情境,从文科综合的角度训练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1.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承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提取关键信息”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很明显,亚当·斯密认为导致中国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在于政治因素,即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 答案: D 2.(原创)下表是北宋至明清杭嘉湖地区市镇发展情况统计表(摘自2008年19期《新华文摘》)。此表内容实质上反映出了(  ) A.传统经济政策严重阻碍了明清市镇的发展 B.明清时期改变了北宋以来的长期抑商政策 C.明清的重商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明清商业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市镇数量远远多于北宋,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迅速,这必然会冲击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叙述错误,明清仍然实行抑商政策,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是D项。 答案: D 3.农业的发展与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材料二 国初,杭粤蜀汉未入版图,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太宗拓定南北,户犹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噫!可谓盛矣。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生息之繁,视宣和已前仅减七百万耳。 ——《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高考真 题体验 菜 单 核心考 点突破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 历史 山东金太阳书业有限公司 主干知 识整合 高效知 能检测 热点创

文档评论(0)

638922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