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贸易壁垒.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际贸易壁垒

第一节 区际贸易壁垒及其测度 一、区际贸易壁垒 导致区际贸易交易成本增加的障碍性因素 二、区际贸易壁垒的测度 贸易流量法 生产结构法:从地区间生产结构差异和地方专业化分工程度的角度反映区际贸易发展状况和市场整合程度。 价格指数法:不同地区间商品价格变动方向一致或者价格在统计上存在趋同现象,说明市场一体化程度趋于提高。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 区际贸易壁垒及其测度 三、我国区际贸易壁垒的表现 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 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 第二节 我国区际贸易壁垒的演化 一、我国区际贸易壁垒的演化进程 1.产品行政分配主导阶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自负盈亏和自主决策的市场主体缺位以及市场机制缺失,区际间的产品流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际贸易。但是,这一时期中央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生产力均衡布局的战略举措成为改革开放后区际贸易壁垒形成的重要原因。 1950年,占国土面积10%左右的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75%的全国工业生产力。在平衡生产力布局和大量工业位于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的思想指导下,党中央确立了“以内地为投资建设的重点,以缩小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均衡布局为基本目标,追求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和自成体系”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2.原料供给约束主导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财政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散权力并通过一整套政府绩效考评制度约束地方决策者的行为,地方政府成为事实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分权式改革为刺激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提供了极大的激励。 在经济短缺和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市场条件下,工业制成品价格大大高于原材料价格。为推动本地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各地区竞相从国外引进价高利大的轻纺产品、自行车和缝纫机等生活必需品加工工业。在加工业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原材料供给相对紧缺的矛盾凸显。为保障本地区加工工业的原料供给,各区域采取设立关卡等强制性措施限制和禁止能源、农产品和原料输出,通过高价收购和强行闯关等方式获得外地资源输入。各区域之间不断上演“羊毛大战”、“棉花大战”、“蚕茧大战”等原料争夺大战。 3.市场需求约束主导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通货膨胀趋势逐渐加剧,国家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经济发展由资源供给约束决定阶段转向市场需求约束主导阶段,传统分工格局下形成的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和各地区加工工业重复建设的不良后果开始逐步显现。 各地方政府在市场封锁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将钢铁、汽车、机械和石化等利税大、投资高和GDP拉动效果显著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确立为地区支柱性产业,各地掀起新一轮的重复建设高潮,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特征日益强化。 与80年代地方政府限制原材料和生产要素输出相比,90年代区际贸易壁垒壁垒的表现形式为地方政府利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抑制其他地区商品向本地区输入。 4.外部需求急剧扩大阶段 进入21世纪后, 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使得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逐步得到确认,企业的权力和边界逐渐扩大,与政府一起共同成为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主体。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嵌入国际分工链条的成本和障碍大幅降低。出口优先战略、生产要素价格人为压低和“人口红利”的联合作用使得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优势,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力量。 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外部需求的急剧扩张使得这一时期的区际贸易壁垒呈现新的内容: (1)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市场秩序的逐渐规范,各地方政府限制区际贸易的主要手段逐渐由前期的硬性明文规定转变为软性的隐性措施,比如对外地商品采取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实现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安全法规等,而对本地企业和产品予以倾斜性的政策支持。 (2)出口激励政策和加入WTO使得国内企业出口的成本大幅降低,大量区际贸易机会转化为国际贸易。 (3)在地区间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形下,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冲动演变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又一轮重复建设。 5.外部需求急剧萎缩阶段 2008年,发迹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重创世界经济的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 在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市场固有顽疾相互交织和作用下,现阶段的中国区际贸易壁垒具有复杂化、集成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1)地方保护主义再度回潮。各地区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优先购买本地产品。 (2)流通能力落后抑制商品的国

文档评论(0)

qiguangzil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