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兵 弱表现背后的强表现构境层——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pdf

张一兵 弱表现背后的强表现构境层——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一兵 弱表现背后的强表现构境层——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营JI:’繇亩 2012年第12期 哲 学 弱表现背后的强表现构境层 — — 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张一兵 f摘 要1海德格尔的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讲座中,呈现出一种不同表现 内容的差异性思想构 境 .在讲稿之外的 “活页”中,海德格尔是从现象学的语境 中强力表现 出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的实际生活关涉 论思想 “活页”文本 中出现 了一个在正式讲稿 中并没有直接 出场的更深思想构境层 ,它由一个完全 陌生的 学术话语概念群构成并突现为思想场境 :存在与存在者的清晰存在论差异的界划 ,打交道与操劳的归基对 应 。存在特性与怎样存在的全新路径 。这 已经完全异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话语。 关『键词1海德格 尔 对《亚里士多德 的现象学解释》 现象学 活页 强表现文本 弱表现文本 [中图分类号]B51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 (2012)12—0014—08 1921--1922年冬季学期 .作为编外讲师的青年海德格尔开设了题为 “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 论”的讲座 .为我们留下了完整的讲座讲稿。[112[1此时的青年海德格尔 ,有感于他所身处的哲学境况 :一 种在无形的废墟上的自满 自足。海德格尔此时已经在试 图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和狄尔泰的精神科学 出发 , 面向生活世界本身 ,走出一条新的思想之路。但是 ,身为胡塞尔助手的他又不能公开地造次,所 以,在 课堂讲座之中。他还是在旧有 的现象学话语中努力表现 ,让听者知道他的深刻思考中的争执和挣脱 .而 在背地里的思想 “实验”(手稿以外的活页)中,他似乎生成了某种新的思境 。在本文 中,我们先来看 一 下这些重要的活页。在这里 ,我们可能会发现一种与他此时公开的课堂讲授有差别的被表现物。 一 、 文本 的基本情况 说到活页,我们就得先说一下青年海德格尔这一讲稿整个文本的情况。青年海德格尔的讲座 《对亚 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手稿 ,1985年第一次发表于海德格尔全集第 61卷。文本 由三个部分构成:第 一 部分是海德格尔讲座的讲稿 ,即 “现象学导论”(海德格尔在私下简称 “导论”)的正文 ,这一部分手 稿计四开本43页,手稿右则有海德格尔后来写下的边注 (此卷编者不恰当地将这些边注直接插入到手 稿之中);第二部分是经海德格尔认可的 12页学生笔记 (“前提条件”),也是此卷编者之一 的布洛克 (WalterBrtieker)随堂笔记 ,这可能是海德格尔现场发挥的内容 ,因为海德格尔同意将其插入到讲稿之 中;第三部分是海德格尔没有编序的一些活页 (Blatt),这些活页显然是后来海德格尔对此文本所做的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后期资助重点项 目 (11JH011)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张一兵,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江 苏 南京,210093)。 一 14— 重新思考和评点 读者在面对这一文本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拟文本①细节 :一是现在文本中的篇章结构和大部 分章节标题都是编者后来所制作和主观拟建的,讲稿中包含了一些 由海德格尔给出的小标题 。二是编者 以自己的理解在 目录中增加了一些并不准确的节 目要点提要 ,笔者觉得是完全不必要的。这会让不细心 的读者误以为是海德格尔的东西。三是编者对海德格尔边注的定性和插入文本正文的做法 ,笔者觉得是 不妥的。在编者看来 ,边注开始的一些记号与讲稿正文中的某处记号相 同,这被理解为海德格尔示意边 注插入的所指 ,在笔者看来 ,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 ,因为海德格尔的边注通常只是对文本所表现的东西 进行的评点,并且这些评点有时候恰恰与被评论的内容是非同质性的,编者将这些重要的思之边注直接 插入相应正文的时候 ,正好造成了读者理解构境层级上的混乱。其实最好的做法 ,应该是保留边注原有 的体外批判性关注的有间距的位置 (如全集其他卷次的通常做法 ,即保留在脚注中)。 对于青年海德格尔这一文本群的质性判断,笔者的看法有些复杂。第一 ,这一讲座显然只是海德格 尔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讨论的一个引言部分 ,它应该与海德格尔 1922年夏天所作的 “对亚里士多德关 于存在论和逻辑学的有关论文的现象学解释”(全集第 62卷)相关联。第二 ,编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