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一种网络公共领域的新形式.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NS:一种网络公共领域的新形式

SNS:一种网络公共领域的新形式 曹阳 何旭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10093 caoyang080@ 摘要:SNS (社会性网络服务)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网络社区,它区别于传统网络社区和博 客的特征是基于真实身份的人际交往。传统网络空间如BBS、博客作为网络公共领域具有匿 名性、责任感缺失、多重人格、群体极化等缺点,SNS 的实名交往特征就为构造新的网络公 共领域提供了某种可能。 关键词:SNS 公共领域 交往理性 网络慎议 公民新闻 一、网络作为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在近代以来有诸多的学者进行了阐释,尤以阿伦特与哈贝马斯 的阐释最为典型。阿伦特认为,公共领域“是为个性而保留的”,通过公共领域行动者能够 彰显其个体性。阿伦特非常强调社会空间中多样性要求,行动者是“复数的人”,他们的多 样性具有平等和差别的双重属性。哈贝马斯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公共领 域的观念。他认为公共领域“可以理解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① ,公共领域是 一个开放的场所,任何人都可以进入,通过对话的方式形成了公众,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 沟通意见。公共领域是一个处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中间地带,是公共管理 与私人自律紧张关系的反映。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认为大众媒介促使了 从代表性公共领域转向真正的公共领域。 整合诸多学者的观点,我们总结出形成公共领域需要这样几个条件:1、由私人组成的 公众,公众自身具有个性化,在充分参与沟通的情况下发表独立的看法和见解;2 、能够利 用媒介进行交流,保证拥有足量的信息;3、参与者共同拥有公共权力,批评是其目的,没 有人能私人地“拥有”权力;4、讨论问题集中在公共利益上,达成共识,影响公共舆论。 哈贝马斯认定的公共领域,是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播媒介。在这种公共领域 中,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成了公众的批判工具。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大众媒介发挥了其 在舆论反映、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作用,能够有效成为公众反映问题、讨论公共事 务的场所,具有公共领域的某些特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承认,大众媒介承担了过多的政 治和商业重量,“有操纵力量的传媒褫夺了公众性原则的中立特征”②,并未成为真正的公共 领域。 新媒体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使得对大众媒介在公共领域上的作为持悲观情绪的人们为之 一振。人们看到,在“华南虎”事件中,网民自发建构起一个搜集信息、验证信息、交流信 息的强大网络,利用 BBS、博客等平台,完成着持久而智慧的“打虎”战役;在“铜须事 件”中,网民又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共同声讨,人肉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给当事者带来了巨大舆论压力。网 络已经成为公共事件的讨论场所。许多人认为网络已经具备了更多的公共领域的特征。它的 参与性、公开性是人们进入讨论的条件;它的互动性又使得能够让更多的参与者自由讨论, 较少约束,完成了一对多向多对多的传播转变;它的开放性和延展性能够接受全球网民参与 讨论,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知识。这些特点都使得更多的人们相信,网络具备了公 共领域的形态,甚至要利用网络完成公共领域的第二次转型。 在看到网络论坛反映民意,增进沟通,有效监督的同时,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在我们比 较熟识的网络参与形式,如BBS 、博客是否能够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首先,匿名 ①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年版。 ② 莫利:《电视,观众和文化研究》,路特勒基出版社,1996 年版。 1 化的交往虽有利于自由讨论,但却可以使得自身责任感缺失,发表言论不负责任,无端谩骂 和攻击增多。华莱士经过研究认为“人们在网上,要比实际生活里的自己表现得更冷漠、更 就事论事、易怒”①。“铜须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其次,网络虚拟社区建立在拥有同样价 值观和兴趣的人群之上,人们具有寻找相似性的同伴,交流和体验变得方便,但是容易出现 网络的“回声性效应”,即信息或者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政治学家凯斯·桑 斯坦总结出“群体极化”的概念,即“团体成员一开始就有某种倾向,在协商后,人们朝偏 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②;再次,网络论坛、博客等公共社区所讨论的 话题大多时候并非公共事务,并非关注于公共利益的,不少是满足于自我表现的私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