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问题研究(报出稿).docVIP

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问题研究(报出稿).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问题研究(报出稿)

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问题研究 课题组组长:刘宪 副组长:范学民 李洪文 成员:刘云泽、王国占、李庆东、路玉彬、曹建军、张树阁、张园 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永恒主题。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革新,是世界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以秸秆覆盖和少免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能提高粮食产量,又能节约农业用水,降低生产成本;既能发展农业生产,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既能立足当前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能培肥地力,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显然,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生产与生态“双赢”的农业生产技术,是我国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应用面积已占本国耕地面积的40%~70%。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2002年,国家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农业部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截至2008年底,实施保护性耕作的耕地面积已经超过4000万亩,年增产粮食90万吨以上,节省灌溉用水16亿立方米,节省用工1.6亿个,节约生产成本12亿元,节本增收总效益20亿元,减少水土流失4000万吨,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160万吨。 在我国实施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农机农艺专家、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推广单位,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模式,加强科学试验、示范和推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坚持政府扶持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突出技术创新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纵观世界各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史,回顾我国研究推广保护性耕作实践,证明了保护性耕作统筹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环保等环节,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等诸多效益,使农机和农艺、工程技术与栽培技术等要素紧密结合,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特性 在我国大范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四个主要特点对应用推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是区域性。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践的丰富,人们对其核心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实施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各地必须因地制宜,在推广实践中加入适合当地生产的特殊技术内容,才能有效解决实施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样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机型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地区,在推广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种植制度、种植规模等实际进行改进,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任何地方推广保护性耕作推广时,都必需首先考虑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和机具问题,不可能设想外地成功的技术模式与机具就一定适合本地。如果在推广中出现问题,要考虑选择的模式与机具是否合适?也可能没有一种模式完全适合本地的情况,还需要结合本地特点予以改进完善。有些人以工业技术的眼光看待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认为只要有机器就行了,没有什么推广问题?或者看到推广中出现什么问题,就认为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本身不行等,这些都是不符合保护性耕作推广规律的。 二是综合性。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它是一种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是农业耕作制度的变革。它涉及到人的观念和技能、作物种植制度、栽培工艺、配套机器系统、运行方式与机制、评价体系及政策保障等;集成了农学、土壤、植保、环境资源、农机、经济等诸多学科技术;包括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既有一个地区作物轮作的循环过程,也包括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因此,不能认为实现了免耕播种就实现了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农业系统工程。正如美国保护性耕作信息中心所提供的“秸秆残茬管理报告”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完整的耕作体系应当从作物收获时开始考虑,因为它能提供其后作物秸秆残茬的覆盖量、覆盖方式等。第二步应当考虑的是作物秸秆残茬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包括选择重耙?秸秆粉碎?或是立秆覆盖等。第三步则要考虑免耕播种,这是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关键。其它的田间杂草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技术均应包括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之内。 三是复杂性。我国地域辽阔,平原山区、土壤类型、积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各种农作物以及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形成不同的残茬秸秆覆盖形式;各地种植习惯、栽培技术、耕作方式各不相同,有平作与垄作、旱作与灌溉、条播与穴播等等;一种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的种植行距等农艺要求千差万别;各生产单位土地经营规模、机器动力有大有小,人员素质有高有低。所有这些生产条件的多样性、农作物和农艺要求的差异性,决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机具系统的复杂性。 四是长期性。保护性耕作技术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