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歧视怎会逼死女大学生?【2015.5.1】.docx

乙肝歧视怎会逼死女大学生?【2015.5.1】.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乙肝歧视怎会逼死女大学生?【2015.5.1】.docx

乙肝歧视怎会逼死女大学生? ?大一学生吴昕怡偶然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后烧炭自杀。悲剧中的乙肝歧视显而易见。社会已经对乙肝歧视口诛笔伐多年,许多歧视性政策也被明令禁止。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不幸呢?? HYPERLINK /a066531.htm \o 查看详细内容 \t _blank …[详细] 吴昕怡自杀背后:社会对乙肝的一知半解带来偏见、歧视甚至绝望 乙肝歧视由明转暗,依然大肆存在 这些年,经过许多人的不懈努力,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性入学、入职体检都被各种文件废除了。可是,明文是禁止了,地下却活跃着。举例说,一些单位不要求员工在入职的时候检测乙肝,却会和医院工作人员合作,偷偷检,如果有问题,再用别的理由来拒绝员工入职。另外一些单位、学校堂而皇之地要求员工、学生查乙肝,完全摆出一副“店大欺客”的架势,比如,2012年发生过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员工入职体检中违规检测乙肝项目,并且拒用8名乙肝病毒携带大学生的事件。昕怡当然也不是唯一一个因为乙肝歧视而自杀的人,这几年陆续有这样的新闻报道。 总之,明面上的乙肝歧视少了,许多转入地下。 一些地方入职、入学表面上不检测乙肝病毒了,实际上转入地下 对乙肝的认识扭曲非常严重 事实上,对乙肝的恐惧,许多时候是无谓的,乙肝并不可怕 歧视源于偏见。吴昕怡在查出携带乙肝病毒后,非常悲观,这无疑是一种自我歧视;同时,新京报报道还援引了三方说法指出,她也被同学所孤立(学校否认)。 昕怡不是个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近些年来,一些对大学生、普通人,甚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调查都指出,他们的乙肝相关知识有限。以大学生为例,2012年针对武汉5所高校2825名大学生的中国首部《高校学生乙肝认知调查报告》出炉,“超过58%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乙肝,52%的人觉得乙肝‘可怕’,超过20%的人觉得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四成人拒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谈恋爱。” 对乙肝的一知半解,甚至比完全无知还恐怖,“逼死人”不奇怪 这些年来人们对乙肝的认识也是有进步的。大部分人都能够非常肯定地指出,血液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同时,许多人也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患者,甚至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人们也有“不知道”的。许多人不知道一些渠道是不传播乙肝病毒的——对于日常接触惧怕不已;更不用说不知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9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据WHO权威资料)。 一知半解的结果是,人们夸大了危害大的那一面,谈乙肝色变,甚至将其当作绝症;另一方面,对于日常接触恐慌得很,完全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这样的结果比无知还坏,吴昕怡绝望了,她在遗书中写道:“我觉得人生好长,看不到终点……” 昕怡的遗书充满绝望,导致她自杀有很多因素,但是导火索无疑是乙肝歧视(包括被歧视与自我歧视) 对乙肝知识的一知半解偏见是这么产生的—— 早年对乙肝传染有很多误区,直到现在一些专业人士都未能更新知识,谈何科普民众 2013年发表在《护士进修杂志》上的《乙肝疾病认知与乙肝歧视现状调查及分析》一文写道,“调查对象对乙肝病毒(HBV)传播途径的认知程度较全面和正确。大多数调查对象能够认识到共用水杯或餐具、共用剃须刀或牙刷、接吻、无保护性行为等方式,可能导致乙肝病毒(HBV)的传播。”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对此有着非常明确的说法——“乙肝病毒并不通过以下渠道传播: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或在公共游泳池玩耍或类似行为。(WHO在线问答《乙型肝炎:我如何保护自己?》)” 很多人都误以为共同进餐会传染乙肝,这是个大误区 为何我国反对乙肝歧视的医学论文中也会出现不靠谱的说法呢?原因恐怕有二,其一,时代在进步,很多数据、看法过时了,却没有被及时更新,甚至还被继续引用。例如中国知网上,一些有关于乙肝病毒传播的文章下载量很高,可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的了,有不少错误的认知。其二,出于“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心理,许多专业人士并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用“一般”这样的词语,暗示不排除小概率。小心谨慎当然是对的,然而对于有权威结论的问题,这种小心翼翼却成为了累赘,具有副作用。 许多无良人士为赚钱,创造出真假结合、似是而非的伪知识,大肆宣扬 2013年卫计委公布的一个数字是,我国有近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样大的一个群体,意味着滚滚“商机”。各种关于治疗乙肝的小广告曾经是中国广告中占比很高的一个类型。这些广告热衷于夸大危害,并把各种“治疗手段”给吹捧上天。“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被反复宣扬。然而,后两者并非乙肝患者必经之路,有研究结果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 在众多的虚假广告面前,乙肝病毒携带者疑惑了。新华网的一篇报道写道,“一位乙肝病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