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探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作者:许晓勇 吕建红 陈毅文????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 摘 要?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头脑中与某一品牌相关联的属性集合和相关联想,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主观反映。作者在介绍有关国内外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进行品牌形象研究的基础上,就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 关键词?品牌形象,品牌,消费者行为学。 ? 1 前言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头脑中与某个品牌相联系的属性集合和相关联想,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主观反映[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结果。他们将接受到的关于品牌的产品、服务、传播方式等信息进行解码,抽取意义,然后组织成品牌的印象,即是品牌形象[2]。 ? 与品牌形象概念相关的概念还有“品牌认同(brand identity)”和“品牌资产(brand equity)”。前者是指企业有意识地赋予品牌的特征,包括关于品牌的内涵、名称、标志以及相关的公关和广告。后者是指由于企业或者产品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使消费者愿意为该品牌付出的价格,从而使品牌具有的价值。买方市场的到来,使得消费者对于评价品牌的优劣具有绝对的发言权。因而品牌形象是通过品牌识别形成品牌资产的中介变量。营销学权威Fillip Kottler指出:“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者”[3,4]。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就是一个品牌的世界。对消费者而言,品牌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以区别商品,它还是一种象征,超出了文字本身的意义。对生产者来说,品牌也不仅仅是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其他商品,更是在技术和功能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的知晓、喜爱甚至尊重,即是品牌形象。由此,研究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 2 品牌形象的理论研究 2.1 独特销售点说(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or Point) ? ?里沃斯(R.Reeves)的这一主张主要用于广告策划中。理论的前提是:视消费者为理性思维者,认为消费者倾向于只记住品牌的一个东西——强有力的主张或概念[5,6]。在消费者心目中,一旦将这种特有的主张或许诺同特定的品牌相联系,USP理论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长时记忆的组织是有一定结构的。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认为,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有关概念按照逻辑的上下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7]。不可否认,对于某个品牌,消费者可能会记住其中主要的信息,而不能记住品牌的所有信息。所以,根据层次网络模型,作者认为:消费者可能在潜意识中将品牌信息归入几个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形成判断品牌整体形象的几个关键因素,即品牌形象要素体系。当然,这个推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 2.2 多重属性模型 (Multiattribute Model) ? 在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中,最常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消费者品牌偏好的两个理论是“多重属性模型”和“品牌意象说”。多重属性模型有许多变式,如“信念—评价模型 (belief-evaluation model)”、“信念—权重模型 (belief-importance model)”、“决定属性模型 (the determinant-attributes model)”等。这些模型都是来源于Fishbein 和Ajzen提出的“期望—价值模型(expectancy-value model)”[8]。这些模型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只包括与效用或功能相关的属性(utilitarian or performance-related attributes),而不包括象征性的、或者说表现价值观念的属性(symbolic or value-expressive attributes)。虽然从理论构建的角度,多重属性模型并没有排除表现价值观念的属性,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却没有包括这些属性。例如Shocker和Srinivasan提出的基于客观产品属性的模型[9]: Σ= ≈ qpjpipijOf1)(μ? 这里: (1) uij = 个体i对品牌j的偏好(j=1, 2, .., b) fip = 属性p对个体i的部分价值(partworth)或者说属性不同水平的效用(utilities for different levels) Ojp = 品牌j在第p个属性上的测量值 Q = 产品的属性数 因为方程(1)是以客观测量的属性水平来预测品牌偏好。我们可以预期如果两个品牌有大约相同的属性水平,消费者对它们将会有同等的偏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Allison和Uhl曾经用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