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张双双 胡志刚
(福建师范大学化材学院 , 福州350007 )
摘 要 本文旨从《论语》出发,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条件、形式以及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这些方面进行阐述,针对中学化学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启发,主要论述实验启发——循循善诱与能近取譬——诱导启发的化学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启发式;化学;论语;提问 ;循循善诱;能近取譬
1.从《论语》看孔子实施的启发式教学
1.1从《论语》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实质
首先对于“启发”一词被公认为最经典的诠释溯其本源——《论语·述而》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的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预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1]孔子认为,在学生求知欲望达到不可抑制的状态下,只要老师轻轻指点一下,就能够把学生受阻的困惑之心打开,就能够激发学生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孔子的这个观点,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从接受心理的角度,学生求知欲郁积的过程是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在学生求知欲郁积到饱满状态之时进行启发教学,则学生是在早有所思的前提下接受知识,这样自然会取得最优学习效果。从注意力转移角度看,注意力的特征之一在于注意点无法长久地停留在某一固定点之上,如果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求知的欲望郁积到最大限度的时候仍得不到老师的指导,学生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这就破坏了适时教育的机会,而且,如果学生求知的欲望一再受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兴趣也会减弱。因此,“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涵盖的另一层教育思想是:到了“愤”“悱”状态,达到了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就要适时“启发”。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实施的关键点有二:1.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求知欲;2.在学生求知欲最强的时候适时进行启发教育。[2]
1.2从《论语》看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条件
1.2.1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
从《论语》中折射出来的孔子平易近人而且约之以礼(礼即理也)。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孔子认为首先要自尊自重,而后才是做学问。虽然孔子以“重威”为原则,但从不走极端,如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可见孔子杜绝这样的四种毛病,他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虽注重威信,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却做到了威严有度。[3]在学生面前,孔子不随便抬高自己,在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身体力行地做到了尊重学生,自然学生对老师的感受就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仁”是孔子道德情感的核心,它的本质内涵就是爱人。孔子热爱并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首先,他“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其次,他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他看到学生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学生有病,他常去看望;学生家贫,他常接济;学生死了,他十分伤感,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4]
1.2.2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孔子在实施对话式的启发教学时,首先注意去营造一种自然、诚恳、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如《论语·先进》开头就写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前一句是说,不要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些就受拘束不说了。孔子十分谦虚和顺,开篇就把师长之尊轻松地消融于师生的友情之中,谈话之初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就很快打消了学生的思想顾虑,很顺利地引出了下面的讨论。后一句意为:平时你们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将做些什么呢?与曾皙、子路谈话时,又两次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一次次地帮助曾皙消除顾虑,态度和蔼、语气轻舒。
1.2.3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情操
孔子认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如是说。“好”,是学习兴趣;“乐”就是快乐。”视学习为快乐的享受,学生就容易自觉深入地对学问进行研究。可见孔子十分重视人的内在精神的培养。“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几句话就是孔子对自己勤奋好学、至老不衰的求学精神的生动写照。他身体力行,做学生好学、乐学的榜样。
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的记录大约有23处,其中表扬的居多,有l7处,属于批评的只有6处。如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这不仅体现了孔子谦虚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他能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使学生内心喜悦,信心倍增。[5]
1.3从《论语》看孔子实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