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钗黛形象与儒道文化
研究生:栾兰
指导教师:粱归智
专 业:古代文学
中文摘要:
本文重点阐述了《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两个人物形象与中围传统文化中
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间的联系。通过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处世哲学、爱情观
以及人生理想的相互比较,从中揭示出:薛宝钗的形象更多地反映了“积极入世、
立德立业、克已复礼”的儒家思想,『『口林黛乇的彤象则从深层次的角度折射…道家
文化“率真、自然、甲等、无为”等思想特征。文章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概述r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部分着重从四个方面,即_二者在性格特征、
处世哲学、爱情观以及人生理想L所呈现Ⅲ来的异同,并揭,J::ltl钗黛形象与儒道文
. 化间的联系:第三部分则从前八十回看作者对一者的刨作倾向.指l叶J作并存宝银的
塑造中赋予了更多的儒学思想,而对黛玉则更多倾注了对人性的讴歌,散发右道家
史化的光彩。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苄、薛宝钗道家文化儒家文化
在红学研究史上,历来有“拥林抑薛”和“拥薛抑林”的争沦,晒派有时相
持不r,甚至达到“一言不合…‘几挥老拳”(1)的地步。从中可见,钗黛这两
个文学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她们的喜恶与品评往往带有朴素的个人感受;
但如果我们细一15揣摩一下,则会从中发现:这两个人物的身上实际上凝聚了我国
最传统的文化内涵,即儒道文化。人们对她们的喜恶实则反映了人们内心中对儒
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尊崇与倾向程度。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同是源于中国本土的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卦1
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_二者在发展、演变过稗中
又相互排斥、相互吸收、相互调和,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
从区别上来看,儒家文化提倡的是“积极入世”、立德立、㈨佝精神,以“大人含
论钗黛形象与儒道文化
一”、“1:政”、“礼治”、“二纲而常”、“修已治人”等为主耍内容:而道家文化!I|『】
以“率真”、“自然”、“平等”、“无为”等为主要特征中,提倡知大达命,不求身
外之物,“无已无功无名”,“自在逍遥”、“同归本性”。简单概括来说,儒家文化
是一种“入世哲学”,而道家文化则是一种“出世哲学”。而在实践中,更多的文
人志士在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功立业的仕途理想破灭时,往往又退而
求其次,以随遇而安、不求功名、同归自然的方式来寻求心灵的归宿。㈨此,中
国文人所形成的这种独特的“外儒内道”的文化,也在儿千年的文化发展中被传
承下来。
在《红楼梦》中,“两峰对峙,双水分流”的钗黛形象实则也蕴含了儒道这
两种文化内涵。相对而言,宝钗的形象更多地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意识形态,而黛
玉的形象则更多地传达出道家文化的思想底蕴。
如果我们要深入地剖析两个人物形象,尤其是阐释一者形象意义与儒道文化
问的关联,我们就必须先来了解一r儒家与道家两种文化的基本理论。
(一)儒家文化
以孔子(公元前561一前497年)为代表的儒学,产生丁春秋束期,成为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卣家,
独尊儒术”之后,儒学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河
中,儒学能以开放的精神,不断吸取、融会道、法、名、墨、阴5H等各家思想,
以及本土宗教道教的观点.并大胆借鉴、吸收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结合时代的
发展加以改造,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同时,
儒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佛道等文化,并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之中,在中国
政治、伦理、哲学、教育、宗教、文学,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车¨
理想人格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至今犹在。
儒家学说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构成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卜|几个方面:
“
1.礼与仁的学说
孔子认为,礼的观念十分重要,没有礼则君臣上下I、尊卑长幼无序,就无{去
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治理国家。孔子继承并推祟周礼确定的尊尊和亲亲的原则,并
提出“正名”的主张。孔子对礼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他提出“t:”的学说,_于f:以r
释礼,把仁确立的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fi的内容包涵甚广,其核心是爱人。孔
子认为“克已复札为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