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标: 1.知道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和界线 2.利用经纬网在地图中落实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 3.掌握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一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一)东部季风区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三)青藏高寒区 (一)东部季风区 范围 主要特点 农业自然条件评价 东部季风区主要特点 海拔较低,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其中东部的大部分在海拔500米以下,并有众多广阔的平原。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东部季风区主要特点 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土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具有淋溶作用强的特点。生物的种类繁多。 河流为外流河,河流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要来源。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地区。 有利的自然条件 1.热量资源充足,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均较丰富,平原丘陵广阔,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极有利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 2.跨纬度多,自然地带的多样性和地形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几乎世界上一切作物均可种植。 3.雨热同期,作物活跃生长期内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4.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界大大向北推移,水稻、棉花种植均为世界最北。 不利的自然条件 1.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高产稳产;丘陵山地易受水土流失影响。 2.冬半年季风势力强大,冬季及春秋两季季风转换季节内,低温影响范围很广,使得越冬作物及多年生热带及亚热带作物种植北界远比欧洲、北美偏南。 3.广泛分布着薄、瘦、砂、粘、酸、盐、涝、板、冷、烂等性状不良的低产土壤,还有面积广大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 ……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范围 主要特点 农业自然条件评价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 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特点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高达3 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就在海平面以下155米。 因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在400毫米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米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并多大风天气。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特点—干旱 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少。 大部分属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那么广泛、深刻。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有水可供灌溉之处,形成了不少肥沃的绿洲;草原自古是牧场,但如利用不合理,往往会造成荒漠化的扩展。 有利的自然条件 1.光、热条件较好,年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普遍大于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作物生物产量高,穗大,籽粒大,块茎大,瓜果、甜菜糖分含量高。 2.土地广阔,开旷的高平原居优势,广大的山麓平原只要有水灌溉即可成为良好的耕地。 3.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可供农业利用。 不利的自然条件 1.气候干旱,绝大部分地方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2.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3.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十分普遍。 4.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受限制。 (三)青藏高寒区 范围 主要特点 农业自然条件评价 青藏高寒区范围 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 。 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 青藏高寒区主要特点(高寒)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部分地区分布有许多白雪皑皑、海拔7000乃至8000米以上的山峰。 由于海拔很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除高原南部边缘谷地外,森林很少。动物稀少,只有少数适宜高寒的种类。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青藏高寒区主要特点 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有较多的冰川、湖泊,高原边缘是许多江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ICC护士进修汇报心得ppt.pptx
- 一次性使用止血套环产品技术要求北京中诺恒康生物科技.docx
- Q/GDW 13238.3—2018 10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第3部分:10kV三芯电力电缆-专用技术规范).pdf
- 佛山事业单位真题2023.docx VIP
- 〖地理〗亚洲及欧洲——河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24).pptx VIP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15章全,共400页).ppt
- 绿城企业文化系列读本绿城管理者论.doc
- 2025年轻人文娱消费趋势图鉴.docx VIP
- GBT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pdf VIP
-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早期干预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