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2 南海泡沫.ppt
南海泡沫 1 背景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于18世纪初。英国领导欧洲诸国发动反法战争,最终于1713年成功签署了《乌德勒支和约》。英国从该和约受益颇多,比如,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战略要地,并获得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专卖黑奴的权利,从法国取得纽芬兰、阿卡迪亚和哈德逊湾等北美属地,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 战后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 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政府与私人企业互为对方提供逐利的机会和便利在当时司空见惯。例如,政府债务由某个专为此目的组建的公司所承担,同时政府给该公司以特许权,允许其垄断某个商业领域而获取巨额利润,当股东买进该公司的全部股票后,政府便可从其手里贷出大笔现金用于偿还外债本息。英国政府在1713年以前的战争中所欠下的许多债务,就是用这种办法由1694年创建的英格兰银行所承担的。1711年成立的南海公司也是这样一家公司。 南海公司成立后不久,邀请持有英国政府债券达900万英镑的个人将其债券兑换成南海公司的股票。由于这项爱国服务能回收部分国债,国王授予南海公司代表英国与南太平洋诸岛和南美洲开展贸易的特权。但事实上,由于当时统治南美洲大部分地区的西班牙不愿开放其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因而这项贸易特许权并没有为南海公司带来大量赢利。到1718年,南海贸易更因英国和西班牙关系恶化而中断。 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政府表示愿意支付750万英镑,以换取管理3100万英镑国债的特权。南海公司还私下向国会的主要议员和皇室承诺支付一笔巨额贿款。在成功获得国债管理特权后,南海公司即开始向公众发行股票。 2 做局 南海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哈里·耶尔是个鼓动能手,他开动宣传机器,不断向市场散布“英国与西班牙正就允许英国在西班牙的所有殖民地开展自由贸易的协定进行磋商”、“在墨西哥、秘鲁一带发现巨大金银矿藏”、“金银财宝就要源源不断运回英国”之类的虚假而美妙的信息。甘康普瓦大街上,各种传言不胫而走,海市蜃楼般的投资前景终于唤起了民众的投资热情,开始争先恐后地抢购南海公司发行的股票。 为了取得更多的现金和融通债务,南海公司分别于1720年4月14日、4月29日、6月17日分三次向公众提供股票预约认购,总共发行了87500股。南海公司还承诺所有持有国债的人都可以把尚未兑换的国债年金转换为南海公司的股票。对于持有英国国债的人来说,与其按照国债的面值领取固定的年金,还不如转换成南海公司价格不断飞涨的股票,结果有52%的短期年金和64%的长期年金被转换成了南海公司的股票。这些举动给南海公司的股票投机大开了方便之门,使其轻而易举地从中筹集到了一大笔资金。而其支配这笔钱的第一个用途,就是兑现自己的诺言,向与此事有关的贵族、议员和官员们提供了大约200万英镑的贿金。 许多英国国会议员和政府大员与南海公司相互勾结,疯狂牟利。先后有542位议员、250位贵族卷入了股票交易。议员持有的股份总额为110万英镑,贵族持有的股份总额为54.8万英镑。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一个快速膨胀的股市于是形成了。 3 群众的疯狂 1720年1月,南海公司股价为每股128英镑,到3月即上升至每股330镑。到4月时,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已经以每股高达300镑的价钱售出225万股股票。到5月,南海股价上扬至每股500镑,6月升至每股890镑,8月更上升至每股1,000英镑的价位。尽管每股逾千镑,但公司董事仍然在这个价位售出500万股股票。 南海公司制造的神奇效应不免为众多的民间企业眼红,也跃跃欲试分杯羹。这一年,英国冒出了202家“股份有限公司”,有专营从西班牙进口翠鸟的,有专营人类头发买卖的,还有生产“永动机”的,甚至出现了“在适当的时候才公布营业性质”的公司。这类骗子公司背着政府偷偷发行的股票也被大脑进水的股民们炒上了天。那些没能尽早买到南海股票的民众,生怕失去碰到下一个南海公司的机会,纷纷把大把的血汗钱投进去。 当时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是,一位伦敦的印刷工人登记了一家“正进行有潜力生意”的公司,虽然没人弄得明白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这个家伙还是在6小时之内卖出了2000镑的股票(2000英镑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且在成功圈钱后即“下落不明”。 4 泡沫破灭 为了维护南海公司的垄断利润,英国议会在1720年6月通过了被民间称为“泡沫法案”的《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禁止“在未经议会或国王授权的情况下,成立像公司实体那样的联合体,并使其份额可转移和让渡” 。表面上看,此举似乎是政府想要为公司热降温,实际上,法案是由议会成员提出的,而许多议员恰恰是南海公司的董事和股东。他们之所以通过该法案,目的不过是为了让投资者抛弃其他公司,都转向南海公司。但是,令人意外的事情却发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