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编制说明.doc
溢洪道设计规范
SDJ341—89
编 制 说 明
?
前 言
?
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系根据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83)水规设字第23号文通知进行编制的。
本规范组织编写者: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本规范主编单位:原水利电力部中南勘测设计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原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
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参加本规范专题研究单位: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水科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海大学、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天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西北勘测设计院、天津勘测设计院及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规范的编制工作自1984年7月召开分工协调会到1989年元月完成规范报批稿,历时四年半。编制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兹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 准备工作
1984年7月5日至9日,由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和中南勘测设计院共同主持召开分工协调会,讨论通过《规范》编制提纲;协商各单位分工、工作计划和成果提交时间。
第二阶段 调研及编写专题报告
1984年8月~1985年9月,各规范和专题编制单位组织力量进行调研工作。
1985年11月5日至11日,由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和中南勘测设计院共同主持召开专题讨论会,专题内容涉及到溢洪道设计的各个方面,所附资料充实。各专题报告基本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中型溢洪道工程设计的经验,并吸取了国外有关工程的经验。
第三阶段 规范编制
1985年12月至1987年元月编制规范初稿。1987年2月17日至23日由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和中南勘测设计院共同主持召开《溢洪道设计规范》(初稿)审查会,对各章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对条文修改提出了具体意见;并认为《规范》的编制工作比较认真,为提出(送审稿)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7年3月至12月编制送审稿。1988年10月6日至12日由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主持召开《溢洪道设计规范》(送审稿)审查会,对规范进行逐条修改,在讨论时认真考虑和研究了历次会议对规范的修改意见。
1988年11月要1989年元月编制报批稿。1988年12月15日至17日由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主持召开《溢洪道设计规范》(报批稿)审查会,再次对规范进行了逐条讨论修改。
本规范包括正文六章180条,附录六个(附录二、四为参考附录)。中南勘测设计院负责编写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溢洪道布置”、第三章“水力设计”、第六章“观测设计”及附录一“水力设计计算公式”、附录二“高速水流区的防空蚀设计”、附录四“常用参数表”、附录五“水力观测设计”、附录六“本规范用词说明”等。北京院负责编写第四章“建筑物结构设计”及附录三“荷载计算”。陕西省院负责编写第五章“地基及边坡处理”。并由中南院负责全稿的整编、修改和补充工作。
本编制说明,主要是对规范的一些条文作必要的解释,并简要的阐述使用这些条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关附录的说明结合条文解释进行编制。
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的编制工作是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直接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密切协作和参编单位的有关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谨向各单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地谢意。
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在国内是第一次编制,虽经编制组尽最大努力但仍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有关领导批评指正。
《溢洪道设计规范》编制组
1989年5月
?
第一章 总则
?
第1.0.1~1.0.3条 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84年指示,本规范适用范围为大、中型溢洪道工程。在编制提纲讨论会上还确定:规范内容以河岸式溢洪道的设计为主,兼顾厂顶溢流、厂前挑流及泄洪隧洞出口的水力设计。泄洪隧洞洞身部分在《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D134—84)已有明确规定。厂顶溢流及厂前挑流本规范仅涉及水力设计部分,有关布置、结构设计等属《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D335-89)范围。
本规范规定适用于大、中型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溢洪道的设计;对4、5级溢洪道设计可参照使用。非岩基上的大、中型溢洪道的实践经验不多,暂未纳入本规范。对于特殊重要的工程,有其特殊问题,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制定补充条例。
本规范与其它标准和规范的关系,除在本规范有关条文中明确指出者外,凡有密切联系的,均应遵守。在应用其它规范时,应以必威体育精装版颁发的版本为准。
第1.0.4条 泄洪建筑物采用的洪水标准分为设计和校核洪水标准,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