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科院学科教学特点-信息技术.docVIP

2011教科院学科教学特点-信息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教科院学科教学特点-信息技术.doc

目录 和谐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的特点、原则及教学模式 1 一、和谐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的特点 1 ㈠缺乏《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钢性指导,课时紧缺 1 ㈡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使用的微机室配备标准缺位 1 ㈢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可大幅度提升课堂效率 5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 6 ㈠实践性原则 6 ㈡从学生的“兴趣点”与知识“生长点”切入教学的原则 6 三、和谐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的教学模式 7 ㈠设计理念 7 ㈡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8 ㈢框架方案 8 字数:约12700字 和谐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的特点、原则及教学模式 一、和谐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的特点 ㈠缺乏《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钢性指导,课时紧缺 课程理论与相关制度的研发与求证总是与课程的发展相伴,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来说,课程理论与制度构建的滞后在所难免。时至今日,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仍然是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惟一钢性依据。因缺乏《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具体指导,供信息技术学科使用的课时因以下原因异常紧缺。 1.课时不变,小学、初中教材内容分别新增了41课、61课 随着大众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乃至学习、生活中的快速渗透与普及,在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时不变的情况下,现行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设置的教学内容目前已经分别新增了41课、61课。 2.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的缺位造成初中教学“零起点” 信息技术学科的作品评价方案在小学的总结性评价(期末评价)及终结性评价中一直得不到落实。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缺位,至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直接造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面对部分新生学科“零起点”的现实,这使课时的紧缺程度雪上加霜。 3.《课程纲要》没有为学生安排完成作品的上机实践时间 因为学生在信息作品制作过程中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养能力和情感,所以《课程纲要》要求将作品评价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但国情所限,学生完成信息作品的上机实践只能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而《课程纲要》给出的课时是教学课时,不包括学生制作信息作品所需要的上机实践安排课时。 上述问题的直接结果是,信息技术教师为保证教学进度往往会只能保“知识与技能”一维教学目标的达成,鲜有安排学生设计并制作电脑作品。 ㈡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使用的微机室配备标准缺位 学校微机室是构建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的物质基础,也是以往困扰信息技术教师诸多问题的根源。微机室是由价格昂贵、构造复杂、发展迅速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构成的,性能稳定、数据传送快捷的局域网以及教学所需的软件平台,是新课堂学生上机实践、教师组织教学、多层学习资源共享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因微机室设备陈旧或性能低下严重制约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JY/T 0406―2010)中“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仪器配备要求”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室2008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方案》中(鲁政办发〔2008〕64号)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备配置要求”(要求“人手一机”),结合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及我市实际,在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规范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中,研制了现阶段我市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最低配置标准及评价量表(详见表1、表2和表3)。 1.对微机室学生用机数量下限的说明 为满足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保有“人手一机”的上机实践条件,每个微机室内计算机的数量必须大于学校现行最大班额人数,并预留4台备用机(课堂替换临时故障计算机用)。 2.对微机室数量下限的说明 供全校信息技术开课使用的微机室(不包括电子阅览室或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课),在数量上至少满足95%的信息技术课在微机室完成,数量下限计算公式为: Nmix=INT(b÷n×3÷5÷5+0.5)=INT(3b/25n+0.5) ⑴ b—学校班级总数;n—年级总数;每个学段均3个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每个微机室每天最多使用5节课;每周5个教学日。 由公式⑴可得各个学段微机室数量如下: 五四学制小学:Nmix=INT(0.024b+0.5) 五四学制初:中Nmix=INT(0.03b+0.5) 普通高中:Nmix=INT(0.04b+0.5) 3.对微机室内机位分布方案的说明 微机室内学生计算机的机位分布如图1所示,该分布能够适应构建和谐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活动中教与学的需求。 ⑴方便4人学习小组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与评价 为方便4人学习小组内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及过程性评价,同一小组成员的机位要相邻以方便低声的口语交流,机位的显示器要相向安放以方便小组成员之间浏览对方屏幕。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