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高教科研城规划设计.doc
浙江高教科研城规划设计说明
1、规划前提
1.1 规划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场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正在兴起,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造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其特点具有高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化、智力化、可持续等。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的经济结构最显著特征:一是高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二是教育成为整个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教育投入成为城市质量的显著标志。在城市空间4特征上,教育科研园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要素,其功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内在要求,同时具有很高的环境质量。
1.2 设计依据
( 浙江高教科研城规划范围现状地形图
( 《下沙省级高教园区规划面积方案》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规划建筑设计有关法令、法规
( 浙江高教产研城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文件
1.3 现状分析
浙江高教科研城位于杭州下沙新城二号路北缘和绕城公路以东地块。其中西区为一号路,二号路和绕城公路所围地块,用地面积约4.56平方公里,东区为绕城公路、六号路、钱塘江堤、德胜路延伸段所围地块,用地面积约7.21平方公里,高教科研城总用地约11.77平方公里。
规划基地内地势平缓,规划范围内现状土地主要为农田及一些河道及少量村庄。
1.4 性质与规模
浙江高教科研城其性质就是一个大学城。是按照高起点、高层次的建设标准,集中设置以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及与之关联的科研创业机构为主体、并完整配套相关功能区的高教科研园区,规划形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适于师生与科技人员工作、生活、休闲的功能合理、布局新颖,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的综合性、现代化的一流高等教育园区。
浙江高教科研城建设分一、二期,一期用地4.56平方公里,规划5 所大学,学生5.3-5.5万。二期用地7.21平方公里,规划10所大学,学生近6.8万人。
1.5 规划指导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宏观背景下,以国家教育产业政策为指导,立足杭州,面向全省全国,建设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科研园区,推动杭州科教事业并进而带动经济全面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素质与文化品味,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均衡发展。
2、规划理念
2.1 “城”的概念的建构
十五所高等院校在用地空间上的集聚使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发挥出巨大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强化其整体性,建构“大学城”的概念。在整个园区的规划设计中,整合其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提高学校后勤住宿等功能的社会化程度,以及公共设施的共享程度,弱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强化公共空间与校园空间的联系,使整个园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同时强调其社会开放性,充分考虑与开发区下沙新城乃至整个杭州市的关系,与城市紧密融合,从整体上强化其“城”的特征。
2.2 生态型校园环境的塑造
校园布局结构和环境充分考虑人工和自然的结合,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和营造,力求达到学校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持续发展。
2.3 强化校园空间特征,营造浓郁的人文学术气氛
“高科技更加需要高情感”(托夫勒语)。增进交流与交往是校园公共空间塑造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公共空间的塑造,创造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使学生思想得以解放,灵感得以激发。
2.4 中心区空间形态的意象强化
中心区空间形态意象特征的突出,不仅为高教科研城带来个性和魅力的展现,更使其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空间地标。
2.5 “轴向发展”的开发思路
整个“大学城”围绕生活性核心绿轴由西向东展开,一直延伸至钱塘江边,“大学城”的建设与开发也由西向东推进。
2.6 “网络”特征的表达
机动车路网,非机动车路网与休闲步道网三种不同功能与形态的网络在空间上叠加,并与大片绿地与开放空间融为一体。
3、规划设计:
3.1总体结构:
浙江高教科研城设计方案采用带状布局,轴向发展的总体结构。沿一号路带状布置生活带,并且与大学校园有所渗透,不仅丰富大学校园生活,而且便于大学的启动建设。生活带中布置公建商业带,与生活带联系紧密,并且联系大学城的中心区,成为中心区的延伸。在生活带的南北两侧布置有一期,二期共十五所学校。每所学校与中心区联系紧密,与生活带相互渗透,进一步打破学校与学校间的有形与无形的围墙。中心区被包围在绿带之中,绿带向江边延伸,逐渐放大成滨江公园,最终与滨江绿带连成一体。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生活带间纵向穿插运动休闲绿带,进一步联系校园与生活带。
3.2功能布局:
3.2.1各大学教学区: 规划以东西方向与城市主干道相衔接形成自然流畅的弧线型主干道与学校发展轴,在生活带的南北两侧布置各所大学教学用地。使每所大学均有良好的出入条件与环境景观。规划上,各大学没有围墙,方便学生自由出入。按照地方提供的学校发展次序,一期确定的学校有:杭州电子工业学校、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