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踝关节骨折分型(AO)以Denis-Weber分型为基础 外踝横行骨折、低于胫距关节面或位于胫距关节面水平:下胫腓韧带保持完整 外踝骨折为斜形且自踝关节水平斜向后上方:下胫腓前韧带有一定损伤 位于下胫腓联合上方的腓骨干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的损伤,或韧带断裂或韧带附丽点的撕脱或二者并存 入院情况:患者以“扭伤致左踝肿痛、畸形伴活动受限4小时”为主诉入院。专科情况:左小腿下段肿胀明显,踝关节四周均有压痛、叩痛阳性,骨檫感及骨檫音阳性,反常活动阳性,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左足背皮温正常,感觉正常,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循环好。余肢体未见异常体征。 主要治疗过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在2012-1-4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腓骨骨折及左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支持、脱水消肿等治疗。 * 市第一医院 骨科 护理个案 解 剖 概 要 构成: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体。 外踝,内踝,后踝: 踝关节背屈位时稳定;跖屈位时,间隙增大,活动度增大,不稳定,易骨折。 活动范围:背屈20°-30°,跖屈45 °-50 °,内翻30 °,外翻30 °-35 °。 足与踝关节解剖 足关节及韧带 病 因 间接暴力:多见,跖屈扭伤。 直接暴力:骨折复杂。 分 类 Ⅰ型:内翻内收型 Ⅱ型: 外翻外展型: 内翻外旋型: 特征:三踝骨折,胫腓下韧带完整,不发生踝关节脱位。 Ⅲ型:外翻外旋型 Lauge-Hansen分类法 A:韧带联合平面以下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下型) A1:单纯腓骨骨折 A2: 合并内踝损伤 A3:合并后内侧损伤 B:韧带联合水平腓骨骨折(经韧带联合型) B1: 单纯腓骨骨折 B2: 合并内侧损伤 B3: 合并内侧损伤及胫骨后外侧骨折 C:韧带联合水平以上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上型) C1: 单纯腓骨干骨折 C2: 复合腓骨干骨折 C3: 近端腓骨骨折 临床表现和诊断 踝部肿胀,淤斑。 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性骨折脱位。 压痛,活动障碍。 X线:踝关节正、侧、双斜位;胫腓骨全长像。 急救处理 抢救生命 伤口包扎 妥善固定 迅速转运 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休克、感染、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 晚期并发症: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骨坏死、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栓塞 护理观察 观察:四“P”征 疼痛(pain) 苍白 (pale) 无脉搏(pulse) 麻痹(plegiae) 原则: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以恢复踝关节的结构及稳定性为原则,灵活选择治疗方案。 无移位,无关节分离:石膏固定于外翻或内翻位,6-8周。 有移位,有关节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 疗 Ⅰ型:双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12周。 Ⅱ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踝:松质骨螺钉。 外踝:一般用钢板。 后踝:影像1/3-1/4关节面时,内固定。 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逐渐演进的修复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血肿机化演进期:约2~3周 原始骨痂形成期:约4~8周 骨痂改造塑形期:伤后6~8周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反常活动。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外固定解除后肢体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行走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从观察之日起到最后一次复查的日期,其所经历的时间为临床愈合时间。 功能锻炼 主动锻炼 1、骨折早期:伤后1~2周、等长舒缩运动 2、骨折中期:2周后、等长舒缩运动及主动运动 3、骨折后期:伤后6~8周、负重运动 被动锻炼 患者资料 ?姓名:XXX 性别:男性, 年龄:14岁 住院号:XXXX 住址:福建厦门海沧 临床诊断:左踝关节骨折伴脱位(AO分型 C型) 护理诊断 疼痛: 躯体移动障碍 有感染的危险 知识缺乏 焦虑 潜在并发症 1.疼痛?? 与外伤所致的组织创伤、踝关节活动所致疼痛有关。 (1)护理目标:通过应用镇痛剂,病人疼痛减轻。 (2)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采取相对舒适的体位。 2)再进行加重疼痛的操作,如换药前可适量增加镇痛药剂量,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3)妥善固定患肢,避免肢体远端移动。 4)观察病人使用镇痛剂的效果,其次是镇痛剂所带来的副作用,如呼吸、循环的抑制。 (3)护理评价:病人经止痛后,疼痛明显减轻。 ??? 2.焦虑?? 与疼痛、担心疾病的预后等因素相关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