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疔 疮 概 说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以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 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疔疮走黄症情凶险,须及时抢救,疔疮如已成脓,应转外科处理。 病因病机 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若毒热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候。现代医学认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辨证分型 初起为毛囊口脓疮隆起呈圆锥形的炎性硬结,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红、肿、热、痛,数日内硬结增大,疼痛加剧; 继而形成脓肿而硬结变软,疼痛减轻,溃脓后脓腔塌陷,逐渐愈合。如发生于四肢,患处有红丝上窜的,称“红丝疔”。 如见寒战、高热、神昏、谵语、头痛、呕吐为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疔疮走黄”。 刺灸法 治则: 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处方: 身柱 灵台 合谷 委中 方义: 督脉统率诸阳,故泻身柱、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穴;阳明多气多血,取合谷以清泄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以清泄血热。.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挑治法 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方法: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每次取2~4处。 隔蒜灸法 选穴: 阿是穴 方法: 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1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第二节:流行性腮腺炎 概说 痄腮又名“蛤蟆瘟”,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好发于5~9岁儿童,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绝大多数可获终生免疫,也有少数反复发作。相当于现代医学流行性腮腺炎。针灸治疗效果良好,如有严重合并症,应配合其他疗法。本病传染性较强,发病期应进行隔离。 病因病机 因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挟痰化火,遏阻少阳、阳明经脉,郁而不散,失于疏泄,结于腮部所致。少阳与厥阴为表里,足厥阴之脉循少腹络阴器,若受邪较重则常并发少腹痛、睾丸肿胀。若温毒炽盛,热极生风,内窜心肝,则出现高热、昏迷、痉厥等变症。 辨证分型 温毒在表:一侧或两侧耳下,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轻度不适,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热毒蕴结:腮部焮热疼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高热,烦躁,头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咽痛,睾丸肿痛,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刺灸法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处方:翳风 颊车 外关 合谷 关冲 随证配穴:温毒在表—风池、少商,热毒蕴结—商阳、曲池,睾丸肿痛—太冲、曲泉,惊厥神昏—人中、十宣。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或点刺出血,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选穴:耳尖 对屏尖 面颊 肾上腺 方法: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强刺激,每次留针20~30min,每日或隔日1次。 灯火灸法 选穴:角孙 方法:单侧者取同侧,双侧者取双侧角孙,先将穴处头发剪去,常规消毒,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快速触点穴位,闻及“叭”的响声立即提起。一般灸治1次即可消肿,如未完全消肿时,次日可重复1次。本法可以预防腮腺炎。 第三节:乳腺炎 概 说 乳痈系指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发病多在产后2~4周,未分娩时、非哺乳期或妊娠后期也可偶见。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病因病机 多由忧思恼怒,肝气失于疏泄; 或过食肥甘厚味,胃腑积热,蕴热阻滞,结肿成痈 或因产妇乳头皲裂,乳汁不能吸尽而结;或因产后虚弱外邪易于侵入; 或因乳汁壅滞;或因胎气旺盛,胸满气胀,气机失于疏泄。 辨证分型 郁乳期:乳房肿胀触痛,乳汁淤积,排泄不畅,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可伴有寒战、高热、口渴、纳差等症。 酿脓期:肿块逐渐增大,焮红疼痛,寒热不退,持续性搏动性疼痛加剧。 溃脓期:脓肿形成,触之有波动感,局部红紫,经切开或自行溃后脓液大量流出。如脓流不畅,肿势不消,发热不退,可能波及其他乳络,致成“传囊乳。” 刺灸法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处方:肩井 天宗 合谷 膻中 少泽 太冲 膺窗随证配穴:气郁—期门、行间,胃热—梁丘、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郁乳期隔蒜灸。 隔灸法 选穴:阿是穴 方法:初起时用葱白成大蒜捣烂,敷患处,用艾条熏灸10~20min,每日1~2次。适用于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