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学理论史(二)隋唐五代、宋元卷 作者 成复旺 黄保真 蔡钟翔 著 第四编 宋元.ppt

中国文学理论史(二)隋唐五代、宋元卷 作者 成复旺 黄保真 蔡钟翔 著 第四编 宋元.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编 宋元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理论 从宋太祖到宋仁宗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文坛上进行了一场文风改革。太祖、太宗、真宗的六十年间,虽然形式主义文风仍然占着统治地位,但已不断有人倡导改革,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柳开、王禹 和智圆。 第一节 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 北宋初年,文坛上多为五代旧人,因而仍然沿袭着五代遗风。这种风气又影响到一些新起的文人。 第二节 梅尧臣与石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宣城人。他早年本于儒家思想,颇有济世之志。“我世本儒术,所谈圣人篇。圣篇辟乎道,信谓天地根。” 石介(1005—1045),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属山东)人。曾师事孙复受经术之学,是孙复的高足弟子。先以《易》教授于家,后任国子监直讲,世称“徂徕先生”。他认为“方今正道阙坏,圣经堕离”,因而也对时政颇为不满。 第三节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四岁丧父,幼年家贫。十岁时从邻居借得韩愈文集残本,叹其言深厚而雄博。但为干禄以养亲,不得不从俗学作时文,并取得了较高的造诣。 一、文与道的关系 在《答吴充秀才书》里,欧阳修提出文应该“为道”,批判了“职于文而已”的倾向: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 二、事与辞的关系 欧阳修在《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中,对《左传》上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作了重要的发展: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 甚矣,言之难行也。事信矣,须文;文至矣,又系其所恃之大小,以见其行远不远也。 三、文学的特征和艺术风格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写道: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事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而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第二章 苏轼与北宋中后期的文学论坛 诗文革新运动以后,文学理论沿着不同的方向深入发展,出现了活跃而复杂的局面。稍晚于欧阳修的周敦颐、李觏、苏洵等人,已经表现出分道扬镳的趋势。他们的观点又分别为程颐、王安石、苏轼所继承和发展,形成鼎足而立的三个派别。 第一节 周敦颐、邵雍、程颐 周敦颐、邵雍、程颐是北宋道学家在文学上的代表,是道学家文学理论的创建者。周敦颐主要是笼统地论文,提出了“文以载道”的口号;邵雍主要是论诗,强调“行笔因调性”:他们分别以载道说和写性说确立了道学家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程颐则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综合与充实,使道学家的文学理论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体系。 第二节 王安石及李觏、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的文学理论的代表是王安石,但年龄长于他的李觏、司马光已经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李觏(1009—1059),字泰伯,江西南城人。曾多年以教书为业,范仲淹两荐于朝,仁宗皇 时授太学助教,后升直讲。著作后人编为《直讲李先生集》。 第三节 苏轼及苏洵、苏辙 三苏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但在文学理论上贡献最大,与道学家、政治家的文学思想斗争最力的是苏轼。其父苏洵为以苏轼为代表的争取文学解放的思潮开了一个头,其弟苏辙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倒退。所以这一节以苏轼为主,附带讲到苏洵、苏辙。 一、提倡创作自由 道学家以文为载道之器,政治家以文为治教政令之书之策者,而苏轼却把文学当作作家自己生活感受的表现。 二、突出艺术特征 苏轼于诗、文、词、书、画无不擅长,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理解并重视文学艺术的特征,深入探索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这是道学家和政治家所不可比拟的。 三、向往淡远深邃的美 苏轼对雄放豪迈的风格始终是称赞的,但他更向往淡远深邃的美,而且越到晚年越是如此。 第四节 曾巩、刘 、吕南公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以文章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于仁宗嘉 二年(1057)与苏轼同科登第,授实录检讨官,编校史馆书籍,后出任地方官。神宗时为史馆修撰,以翰林学士致仕。 第五节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分宁(今江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压缩包课件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