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二零一六年冲刺高考语文试题》.doc

《合肥一中二零一六年冲刺高考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肥一中二零一六年冲刺高考语文试题》.doc

合肥一中2012冲刺高考最后1卷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WORD版转换及整理 淮南六中 程道流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乱世多隐士 唐代王维诗曰:“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这是说太平盛世,英才多用于世,使晋之谢安不得隐居东山,周之伯夷、叔齐不得避于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充饥。 那么,反之就应是“乱世多隐士”了。的确,在世道乱离、军阀混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蹈山林、栖遁岩穴的人数确实增加了。其实,这种隐逸之风在东汉末年乱离之际就已煽起,所以,范晔的《后汉书》特立了《逸民传》。可见汉末隐逸已不再走个别人的行为,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隐逸的行径与理论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产生。道家绝圣弃智,返璞归真,全性保身,超脱尘世物累。老子、庄子是隐遁的实践者和理论家。儒家主张入世,却也有出处两端的人生设计,孔子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是。然而,儒、道两家的隐逸心态是截然有别的,儒家以救苍生、济天下为己任,而“隐”则是无奈的人生出路,常以隐待时,修身自律。道家之隐则以反现实、反人为及崇尚自然的态度,去超脱或逃避现实,而达于精神自由和人性自然的理想境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隐逸,根源自在乱世的大背景和儒学的衰微与道家思想的兴盛。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中,隐逸成为高士名流的标格,隐逸本身即是一种人生价值。 《世说新语·排调篇》载有谢安开始隐居东山,后又复出的故事。谢安是当时豪门势族,在会稽东山隐居二十余年,曾与王羲之、许询、支遁游于山林,放情山水,40岁后出任桓温司马。当时有人馈赠药草给谢安,其中有远志。桓温取出问谢安:“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安沉思未马上回答,坐中郝隆应声答道:“此物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安听后甚感惭愧。处为远志,出为小草,很能代表时人对隐与仕的评价。以隐为高,以仕为低,这是大多数文人的心态。竹林七贤崇尚隐选,但山涛耐不住寂寞,终于由隐而仕。嵇康作书与他绝交,玄言诗人孙绰亦说山涛“吏非吏,隐非隐”(《晋书·孙绰传》),都鄙视山涛的人格。 在封建社会,文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无非是出仕和隐居。晋袁宏曾曰:“夫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晋书·袁宏道传》道出了隐、显的社会原因。孙登是魏晋时期著名隐士。在汲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嵇康曾从之隐游三载,孙登与别时曾说:“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嵇康在司马氏专权时代,虽然归隐,但性格刚烈,终未能保全性命。嵇康临死前深深地叹道:“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幽愤诗》)汲汲于利禄而遭杀身之祸的人,布满了历史三黄卷,所以陶渊明挂印归耕,陶弘景脱服于神虎门,归隐茅山,张翰思鲈鱼而弃官。 儒学的委顿与老庄的炽煽,是隐逸之风遍重的思想根源。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出世。道家从反人性异化的角度,对现存社会予以了强烈的批判。礼教、仁义、道德毁坏了人的自然天性,所以要摆脱世俗之累,追求人性的自然。贤者、隐士玄默自守,恬淡自然,以保持内心不受外物所累,使“天性”“真性”常存。 (节选自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话》) 1.下面不属于“乱世多隐士”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 A.魏晋南北朝时期,世道乱离,军阀混战,儒家学说衰微,道家出世思想兴盛。 B。道家绝圣弃智,返璞归真,超脱或逃避现实,以图全性保身,超脱尘世物累。 C.儒家以救苍生、济天下为己任,但也提倡“隐”的做法,以隐待时,修身自律。 D.在文人士大夫中,隐逸成为高士名流的标格,隐逸被认为是一种人生价值。 2.下面对文中事例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王维诗说明,太平盛世,英才多用于世,就没有像晋代的谢安、周朝的伯夷和叔齐这样的隐士了。 B.范晔《后汉书》专设《逸民传》说明,汉代末年隐逸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再是个别人的行为。 C.谢安虽是史上著名的隐士,但他因出世做了桓温司马,被时人鄙视,有人送“小草”暗讽他人格。 D.魏晋时期的嵇康虽然归隐,但性格刚烈,孙登说他“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最终被杀害了。 3.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