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1章 计算机基础概述 第1章 计算机基础概述 1.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1.1 计算机的诞生 1.1.2 计算机的发展史 1.1.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1.1.4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查尔斯·巴贝奇的贡献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和他研制的差分机和分析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工程师普雷斯伯.埃克特(Presper Echert)领导研制的,取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ber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积分机和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2月15日,这台计算机是为计算弹道和射击表而设计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5000次加法/秒 体重28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功率150KW 缺点: (1) 没有存储器,只有用电子管做的寄存器 (2) 用布线板接线控制,需手工接通线路才能计算 后来,冯.诺依曼研究其缺陷,提出了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方案,提出了存储程序工作原理的计算机,成为计算机史上的里程碑。 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 冯·诺依曼的贡献 冯.诺依曼结构:存储程序 + 程序控制 采用二进制数表示数据和指令 指令和数据均存在存储器中,并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计算机 1.1.2 计算机的发展史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20世纪50年代末,电子管时代计算机。 主要特点: ①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 ②采用电子射线管、磁鼓存储信息,容量很小。 ③输入输出装置落后,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错,使用不方便。 ④软件上,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这一时期的典型机器:国外的:ENIAC 、UNIVAC。国内的:103、104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主要特点:①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体积减小,重量减轻,成本下降,能耗降低,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到了提高。 ②采用磁芯作主存储器,磁盘、磁鼓作外存储器。 ③软件方面有了系统软件(监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 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语言,如FORTRAN,ALG0L60等。 这一时期的典型机器: 国外的:IBM7090等 国内的:441B等 3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2年,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主要特点: ①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做主要逻辑部件,从而使计算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有了更大的提高。 ②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做主存储器,存储容量和存储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③软件方面,系统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资源。 ④在程序设计方法上,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为研制更加复杂的软件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这一时期的典型机器:国外IBM-360等;国内709等。 4 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主要特点:①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基本逻辑部件,使计算机体积、重量和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运算速度和可靠性大幅度的提高。 ②作为主存储器的半导体存储器,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储器除了广泛地使用软、硬磁盘外,还引进了光盘。 ③各种使用方便的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如鼠标、图像扫描仪、纯平及液晶显示器、激光打印机、绘图仪等。 ④各种实用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⑤多媒体技术崛走,计算机集图像、图形、声音与文字处理于一体,在信息处理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集成电路三代 集成电路四代 1.1.2 计算机的发展史 5 第五代计算机: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主要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判断、决策、开拓未知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1.1.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1952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三人研究小组,组长闵大可,电机系教授。 1954年小组并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人,钱三强。 1958年完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 1959年完成大型电子计算机104 1959年中国自行研究的107计算机问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计算机 冯博琴 水电大基_第5章_文字_表格新.ppt
- 大学计算机 冯博琴 水电大基_第6章_多媒体信息处理新.ppt
- 大学计算机 冯博琴 水电大基_第7章_程序设计新.ppt
- 大学计算机 冯博琴 水电大基_第8章_数据库新.ppt
- 大学计算机 冯博琴 水电大基_第9章_信息利用与安全新.ppt
- 大学计算机基础 陈语林 p02新.ppt
- 大学计算机基础 陈语林 p05新.ppt
- 大学计算机基础 陈语林 p06新.ppt
- 大学计算机基础 陈语林 p07新.ppt
- 大学计算机基础 陈语林 p08新.ppt
- DB13_T2302-2015_分布式能源站能效平台节能量测量规程_河北省.docx
- DB13_T2351.2-2016_标准文献结构化数据规范第2部分:指标元数据_河北省.docx
- DB13_T2593-2017_禽腺病毒4型PCR检测方法_河北省.docx
- DB13_T2348-2016_北方长季节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 DB13_T2290-2015_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规范_河北省.docx
- DB13_T2578-2017_农村气代煤电代煤消防安全管理导则_河北省.docx
- DB13_T2547-2017_实验动物垫料_河北省.docx
- DB13_T2560.4-2017_菊芋栽培技术规程第4部分:鲜食型菊芋_河北省.docx
- DB13_T2297-2015_基于OID的设施农业二维码表示规范_河北省.docx
- DB13_T2364-2016_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