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构造 王鹏 主编 第一章绪论新.ppt

建筑识图与构造 王鹏 主编 第一章绪论新.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奴隶社会 从考古发现的夏朝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商代建筑遗址中有大量的夯土城墙和房屋台基以及若干住所和手工业作坊,表明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 西周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中陕西岐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湖北蕲春遗址是典型的干阑式木架建筑,陶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春秋时期的建筑遗址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的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分半瓦当和全瓦当,还有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的实心砖和空心砖。 战国时期的宫殿建筑遗址已具备取暖、排水、冷藏、洗浴等设施,显示了战国时期的建筑水平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 (3)封建社会 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为世人留下许多引以为傲的建筑奇观。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被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的兵马俑;至今尚能使用四川灌县都江堰;及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宫殿建筑之一阿房宫的遗址。 汉朝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的进步,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形式初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墙身,台基三部分的雏形。同时大规模兴建宫殿,在宫中堆山、凿池、开辟园林。制砖技术发达。 * 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建筑就是位于河北省今邯郸市辖的临漳县城西17公里的古邺城遗址保护区内的铜雀台遗址,达到了我国古代台式建筑的顶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教建筑。北魏时期所建的河南登封县的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密檐砖塔的经典代表之作。 隋朝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的敞肩石拱桥。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的发展和提高。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保存年代最久的,现存最大的木构件建筑,庑殿式屋顶,抬梁式木构架和斗拱结构。 * 西安的大小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建筑的代表。唐朝首都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宋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建筑专著《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城市规划和结构布局起了根本性变化。 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我国现存唯一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封建礼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会馆、园林和宅第等建筑大量建造,又一次将我国建筑技术与艺术推向新的高峰,特别是造园艺术和建筑装饰更为突出。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园林学专著。明清时期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不同风格。 (4) 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 群体建筑多以院子为中心进行布置,有很多院子组成时,用一条中轴线贯串起来; 2) 建筑平面多采为长方形,园林建筑常采用多边形,扇形,以满足景观要求; 3)中国古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 4)中国古建筑的外形有明显的特征; 5)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为造园主题。 * 2 近现代建筑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建筑的发展非常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建筑才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1)中国现代建筑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和内涵 1)采用和开拓适用的先进技术; 2)保护和改善必要的生态环境; 3)适应和促进新型的生活方式; 4)创造和发展多样的建筑文化。 (2)解决中国现代建筑两个存在问题 1)注重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效益; 2)注重历史文脉,增强建筑作品的文化内涵 * (3) 21世纪中国建筑的发展 2008年建成并使用的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现代建筑领域的发展。 * 21世纪建筑发展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生态观:正视生态的困境,加强生态意识;2)经济观: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3)科技观:正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4)社会观:关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5)文化观:在上述前提下,进一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