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血证.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实证多由火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也可由瘀血阻络而成。火热之证,有实火与虚火之不同,其实火为火热亢盛,虚火一般由阴虚导致,而后者属虚中夹实证。虚证一般由气虚失摄,血不归经所致。此外,初病多实,久病多虚,而久病人络者,又为虚中夹实。 2.辨病变部位同为一种血证,可由不同病变脏腑引起,其病位是不同的,如咳血有在肺、在肝的不同;鼻衄有在肺、在胃和在肝的不同;齿衄则有在胃、在肾的不同;尿血则有在肾、在脾和在膀胱的不同。 (二)治则治法 血证治疗原则为治火、治气、治血。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所云:“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治火者,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治气者,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当出血严重,气随血脱而有亡阳虚脱之虞者, 当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为急。治血,即止血,火热亢盛,血溢脉外,当凉血止血;出血不止当收敛止血;瘀血阻络,血不归经当祛瘀止血。 (三)分证论治 1.鼻衄 鼻衄多因火热偏盛,迫血妄行而成,以肺热、肝火、胃火最为常见。也可因正气不足,气不摄血而致。 (1)热邪犯肺 症状:鼻燥流血,血色鲜红,身热,口干咽燥,咳嗽痰黄,或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病机析要:热邪犯肺,迫血妄行,上循其窍,故鼻燥流血;火为阳邪,故其血色鲜红热耗肺津则口干咽燥;热盛灼津为痰,肃降失司故咳嗽痰黄。如热邪尚在卫表,则可见恶风发热。 治法:清肺泻热,凉血止血。 方药:桑菊饮。 常用桑叶、金银花、菊花、薄荷、蝉蜕、竹叶、连翘辛凉透表,宣散风热;栀子炭、白茅根、牡丹皮、侧柏叶凉血止血。 肺热盛而无表证者可去薄荷、桔梗,加黄芩、桑白皮清泻肺热;咽喉痛加玄参、马勃清咽利喉;咽干口燥加麦冬、玉竹、沙参、天花粉养阴生津;咳甚加象贝母、枇杷叶润肺止咳。 (2)肝火上炎 症状:鼻衄,血色鲜红,目赤,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耳鸣,或胸胁胀痛,或寐少多梦,或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析要: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迫血妄行,上溢清窍而为鼻衄;肝火偏盛故两目红赤; 肝火上炎,则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耳鸣,胸胁胀痛;肝火扰心,则寐少多梦。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 常用龙胆、柴胡、栀子、黄芩清肝泻火;侧柏叶、藕节、茜草根、白茅根凉血止血。 寐少梦多加磁石、龙齿、珍珠母、远志清肝安神;便秘加大黄通腑泻热;阴液亏耗加麦 冬、玄参、墨旱莲养阴清热。 (3)胃热炽盛 症状:鼻血鲜红,胃痛口臭,鼻燥口渴,烦躁便秘,或兼齿衄。舌质红,苔黄,脉数。 病机析要:胃热亢盛,上炎肺窍则鼻衄且血色鲜红;胃火上熏则鼻燥口臭;胃热伤阴则口渴引饮;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胃热腑气不通,热伤津液,肠道失润则便秘。 治法:清胃养阴,凉血止血。 方药:玉女煎。 常用石膏、知母、黄芩清泻胃热;栀子炭、生地黄、牡丹皮、侧柏叶、藕节、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川牛膝引血下行。 便秘加大黄、瓜蒌通腑泻热;津伤口渴,舌质红,少苔,加沙参、天花粉、石斛益胃生津。 (4)气血亏虚 症状:鼻衄,血色淡红,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头晕,不寐,或兼肌衄、齿衄。舌质淡,苔白,脉细或弱。 病机析要:气虚失摄,血溢脉外故见鼻衄、齿衄,血色淡红,也可见肌衄;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故见心悸,不寐;正气亏虚,则神疲乏力,气短;气血虚弱,不能上荣头面,故面白头晕。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常用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仙鹤草、茜草、阿胶养血止血。 以上各种鼻衄之证,除内服汤剂以外,迸可在鼻衄发生时,采用局部外用药物治疗,以期尽快止血。可选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局部给药以止血或用湿棉条蘸塞鼻散(百草霜15g、龙骨15g、枯矾60g共研极细末)塞鼻治疗。 2.齿衄 手足阳明经分别人于上下齿龈,而肾主骨,齿为骨余,即所谓“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出血一般与胃、肾二经有关。 (1)胃火内炽 症状: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口渴欲饮,口臭便秘,头痛。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病机析要:胃火内炽,循经上熏,血溢脉外,以致齿衄出血鲜红,齿龈红肿疼痛;胃火上熏,故口臭头痛;火热伤津,故口渴欲饮;热结阳明则便秘。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加味清胃散。 常用生地黄、牡丹皮、犀角(水牛角代)、黄连、连翘、黄芩、黄柏、栀子、石膏清热泻火凉血;藕节、白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