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205届高考政治名师考点点拨讲义:专题17 实践观与真理观.doc

[考前三个月]205届高考政治名师考点点拨讲义:专题17 实践观与真理观.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前三个月]205届高考政治名师考点点拨讲义:专题17 实践观与真理观

网络构建 主干速记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提示 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主观世界是一种意识活动,不属于实践的范畴。 2.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提示 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提示 错误。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4.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提示 错误。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5.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提示 错误。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单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从近几年高考看,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高频考点,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2015年高考可能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等情境,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常考点1 实践的基本特征 1.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这主要体现了(  ) A.实践具有物质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的知识。“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体现了城镇化建设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这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特征,故选项B正确;A、C、D不合题意,故排除。 2.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古人不能登月,如今“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说明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②符合题意;③认识具有循环性的观点错误,应该认识到其上升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题意无关。本题正确答案为A。 3.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  ) 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及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依据主观意愿决定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实践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知识。题中材料“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既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实现科研的重大突破。由此可见,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故③中改变规律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④中的观点夸大了人的主观意愿的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如何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问题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常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 8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