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ppt
9.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概述 9.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 9.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 9.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方法 第9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第一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概述 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含义 通常是指组织为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术、能力、态度、动机和行为而开展的有计划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员工绩效,并促使员工行为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特点: 1、针对性 2、终身性 3、现实性 4、灵活性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基本类型 初任培训 任职培训 专门业务培训 在职培训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行政改革和行政发展的客观要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实现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平台。 第二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 一、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任务 确认差距。 赢得支持。 确定培训的可行性。 建立信息资料库,促进人事分类系统向人事开发系统转换。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一)战略/组织层面的需求分析 组织目标分析 组织资源分析 组织环境分析 组织特质分析 组织支持分析 (二)工作层面的需求分析 通过工作分析,撰写详细的工作说明书; 确定职位包含的具体任务; 明确知识、技术、能力等任职资格条件; 确认通过培训改进的工作、知识、技能和能力目标; 培训需求的排序。 (三)人员层面的需求分析 1、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技能分析 员工的自我评量 上级评价 员工的态度评量 2、人员的绩效分析 全面准确的绩效评 确认员工行为、特质与理想的绩效标准之间的差距 确认造成绩效差距的原因 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消除绩效差距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一)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1、问题分析法 发现和确认问题 收集资料或直接观察,确定问题的性质 分析、判断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培训需求分析 呈现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 2、全面分析法 制定出组织岗位评价标准和职位规范 编写组织任务和所需技能的目录清单 分析组织现实的绩效水平状况,找出差距并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 培训规划设计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的技术 讨论法 观察法 问卷法 访谈法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规划与设计 1、准备工作 2、明确培训对象 3、明确培训机构 4、确定培训人员 5、确定培训内容 6、估算培训成本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主管机构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教育机构 1、行政学院 2、管理干部学院 3、党校 4、高等院校 第三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保障支持系统 1、法律制度保障 (1)培训是公共部门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2)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制度。 (3)实行岗位工资与培训相结合制度。 (4)将培训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 (5)建立培训证书制度。 2、经费保障 3、组织保障 第四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方法 一、公共部门培训的传统方法 1、课堂讲授法 2、研讨法 3、案例分析法 4、角色扮演法 1、多媒体培训 (1)静态媒介培训 (2)动态媒介培训 (3)网络培训 2、远程培训 (1)互联网远程培训。 (2)卫星远程培训。 3、潜能开发培训---第五深度培训、拓展训练 4、敏感性培训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新方法 一、反应层面的评估: 1、评估与培训内容有关的情况; 2、评估与教师有关的情况; 3、评估教学中的后勤保障问题。 二、学习层面的评估: 1、受训者的学识增长情况; 2、受训者的行为方式的情况。 第五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评估 三、行为层面的评估: 1、观察法、 2、比较法、 3、问卷法或面谈法。 四、结果层面的评估: 1、客观指标测量法。 2、主观测量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