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刑事政策的制定是国家的一种选择行为,“刑事政策的选择经历了一
个由随意、野蛮、感性向法定、文明、理性逐步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
受到如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态势、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理
论学说、民意、领导人的意志和国际组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刑事政策是
一定社会对犯罪反应的集中体现。因此,一个国家刑事政策的变革,必定
反映了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
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本文正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度解读。主要从七个方面解读
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首先介绍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渊源及演
进,指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思想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与当下中
国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休戚相关。二是从刑事政策的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界
定了“刑事政策” 的内涵。其中从法理角度分析了刑事政策具有的九大特
征:合宪性,导向性,灵活性,宏观性,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批判
性,时段性。三是从三位一体的“宽严相济” 、一个问题的争论——犯罪化
与非犯罪化之争、一个问题的澄清—— 非刑罚化与非监禁化的关系、“宽
严相济”刑事政策更侧重于“宽” 的一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实质
是区别对待等五个层面厘定了当下中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其中
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三个关键字“宽” 、“严” 、“济”加以了科学界定。
认为从世界范围和刑事政策的视角看,刑罚演变的一个重要的共同趋势,
是“刑罚由注重过去到注重将来” 。作为对“严打”进行反思的“宽严相济”刑
事政策,就其根本而言,更应当关注的是刑罚的轻缓化。指出“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的立脚点应当是“宽” ,是在“宽”基础之上的“严” ,强调的更多是
非犯罪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尤其要强调“宽严审
时” ,“宽”为根本,“严”为补充。文章认为,总体而言,用刑轻缓,刑罚
人道化,反对重刑主义,促进刑事和解,倡导恢复性司法理念,已是大势
所趋。四是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关系、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极化刑事政策两个方面进一步
厘清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其它刑事政策的异质性。认为“宽严相济”刑
事政策比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在提法上更科学、更精炼。并且指出
1
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的“轻轻重重”刑事政
策的涵义极不相同,两者不宜混为一谈。还特别强调,无论是惩办与宽大
相结合的刑事政策还是“严打”斗争,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刑事政策政治化
的倾向。文章认为,在这种刑事政策政治化的背景之下,由于缺乏宪政的
有效制约,必然会出现一些与民主、法治和人权等宪政理念相背离的现象
和做法。因此,刑事政策的历史变迁必然要求将刑事权力的运作纳入宪政
的轨道,使之符合民主、法治和人权等宪政理念的要求。五是从“宽严相
济”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和社会结构形态基础两个层面阐释了“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确立的根基。文章试着从刑法中所包含的公正和人道的辨证关系
角度推究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文章还认为,从长远来看,
随着市民社会的逐渐壮大,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地位变化也会呈反比趋
势。反映在刑事政策上,决策者对宽严相济中的“宽” 的方面会愈加重视,
刑罚的轻缓化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六是阐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受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和程序正义三大原则的限制。指出随着现代法
律由“ 国家本位” 向“ 国家与社会双本位” 的转变,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
刑罚权的规制,防止其对公民权利的不当侵害。因此,贯彻“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刑事实体法必须在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方面保持必要的平衡,
应然的刑事政策必须受“法的原则” 的制约。最后阐明了“宽严相济”刑事政
策在理论刑法学上体现了刑罚个别化和刑法谦抑的原则。指出“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与刑罚个别化原则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并且体现了刑法谦抑
的理念。
第二部分在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度解读的基础之上,从政治国家
与市民社会的二元分野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民主与“宽严相济”刑事政
策、法治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人权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四个方面阐
释了做为连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法治构建的一个界点——“宽严
相济”刑事政策与宪政的关系。文章指出,现代宪政国家是以政治国家和
市民社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爱心”神话--从“♥”符号谈新媒体影响下的文化和艺术.pdf
- “爱心捐款”信托化的分析.pdf
- “乘化乐天知浪语,看君于世未忘情”__--__陶渊明人格精神的一种阐释.pdf
- “低工资陷阱”和中国的经济发展.pdf
- “店头活性化”管理—先锋超薄DVD在中国的市场的终端沟通策略.pdf
- “读图”能力培养和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pdf
- “过程完整化”模式与“洋思经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运用.pdf
- “劳动”和“交往行为”__--__哈贝马斯“实践”问题初探.pdf
- “秦安小曲”唱腔艺术探究.pdf
- “三倍体”与二倍体银鲫的精子发生及其生成机制比较的分析.pdf
- “师古化新”--王铎“汲古”创新的启示.pdf
- “石为心化”──中国的石雕艺术和文人画意识之“心性”初探.pdf
- “树”的再定义及美学新表现__--__符号学视野下谈毕业创作.pdf
- “似的”与“似的”结构.pdf
- “土绅士”的现代性想象__--__论沈从文的现代性构建.pdf
- “瓦尔登湖”般的艺术家__--__安德鲁.怀+斯.pdf
- “我%2f你%2b感知证判义V”话语标记研究__--__兼论汉法两种语言在相关表达式中的异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