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pdf

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pdf

在场与追忆 — — 《东方杂志》建构 “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 洪九来 摘 要:中国近现代期刊史上,《东方杂志》是见证与传播 “辛亥革命”政治事件的重要文本。清 末,它以立宪派的舆论机关身份在场参与了具体的政治变革活动 ,并以 “选报”的体例广泛记录与 “革 命”相关的历史事迹,对 “革命与改良”的重大政治议题发表 了自己的声音;民国以后,它以公共媒介的 定位对 “辛亥革命”进行持续的追忆,不断激发 “革命”符号中的价值元素,从而在其存世期间较为完整 地建构了自己的 “革命”话语系统。 《东方杂志》这种成功的传播现象,既在丰富“革命”话语的内涵与文 本样式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也为中国近现代报刊媒介如何进行长时段的、有效的社会舆论动 员与思想启蒙提供 了有益的历史参照。 关键词:《东方杂志》;辛亥革命;话语建构;张元济;杜亚泉;报刊史;媒介史 中图分类号 :G23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12)04—0092—08 作者简介:洪九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上海 200241)。 《东方杂志》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寿命最 近代民族主义得以滥觞的触发点,它既孕育出 长的综合性刊物,由于存续时段长、版块齐全、 以 “鼓吹、暗杀、起义”为行动纲领的一类激进 篇幅厚实,该刊深具思想资料库的功能,是近现 革命 团体,实为广泛的 “辛亥革命 ”过程之开 代中国许多重大社会政治话题的重要文献记录 端,同时也激发了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就民族革 者。同时,在该刊不同时期聚集的编辑与作者 命、政治革命等重大议题进行更为艰难的解释 群体又是许多重大社会政治活动的亲身参与 与说服工作,为中国社会 的全面转型提供深层 者,他们借助该刊表达了独特的政治立场与思 的思想资源。创刊于 1904年 日俄战争爆发之 想言论 。因此,在探讨 中国近现代一些重大社 际的 《东方》就明显带有鼓吹民族主义的时代 会政治事件的形成与意义时,兼具发言人与传 痕迹 ,这从创刊号上 “启导国民,联络东亚”的 播者双重身份的 《东方杂志》(下文简称 《东 旗号就可得见。但在晚清社会变革进程 中,对 方》)就是一个无法被绕开的媒介角色。本文 外伸张民族大义与对内改革专制弊政是一个并 以 《东方》参与建构并持久传播 “辛亥革命”话 行不二的合力运动,因此 《东方》的言论不可能 语的现象为研究起点,探究 “辛亥革命”的内涵 仅仅局促于联俄或联 日的外交手腕之争,而是 与意义如何在一个媒体的自我表达中得以丰富 自然会重续维新变法的命题,把刊物的意旨指 呈现,同时加深理解一个诞生于晚清政潮 中的 向推动清政府改革 自救这个深度 目标。这种舆 新式杂志如何长时段担当思想启蒙的职责,渐 论倾向是由 《东方》创办者的政治身份内在决 趋转型为具有公共舆论属性的媒介的成长轨迹。 定的。以张元济为旗帜,在当时的商务印书馆 编译所内汇聚了一批同怀改 良主义情调的知识 一 、 “选报时期 《东方杂志》的 分子群体,如高凤谦、夏曾佑、徐珂、孟森、杜亚 基本言论方式 泉等等,他们均是 《东方》清末时期重要的撰稿 1902—1903年高涨的 “拒俄运动”是中国 人或编辑。同时,这群人大多又是晚清立宪运 9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