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专题五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研析训练】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结束放映 返回总目录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 专 题 五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5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 第24课时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五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返回目录 基础落实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限时训练 史论突破 识图读表 知古通今 对接点3:考查知识比较联系归纳能力 对接点1:考查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 对接点4:考查认识评价新史观新情境 对接点2:考查历史起因规律趋势影响 第25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第25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返回目录 【课时预览】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成立—1922.12.30 苏联解体-1991.12.21 十月革命胜利—1917.11. 农业集体化方针—1927.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 工业化方针—1925.12. “新经济政策”—1921.3 斯大林模式确立—1936. 赫鲁晓夫改革—1953. 苏共二十大—1956.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 返回目录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点1 I 知识整合 巧记速记夯基础 背 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1)国际:帝国主义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俄武装干涉(2)国内:①列宁开始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俄国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内 容 (1)农业:实行 收集制 (2)工业:企业不论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商业:取消 贸易 (4)分配:实行实物 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1)农业:以固定的 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2)工业:①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②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 的工资制 评 价 (1)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2)积极方面: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②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3)消极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1)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2)经济:①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1925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初步好转 (3)政治:克服了国内的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