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麦病害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病害简介

小麦病害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药剂防治 生物防治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菌的寄主范围 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 小麦根腐病的传播途径 小麦根腐病的侵入途径 小麦根腐病的再侵染 小麦根腐病的发病条件 耕作制度 种子带菌率 土壤环境 营养条件 品种抗病性 气候条件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药剂防治 小麦黄矮病 小麦病毒病典型症状 小麦病毒粒体性状 小麦病毒寄主范围 小麦病毒病的传毒介体 小麦黄矮病传播介体特性 冬麦区黄矮病发病规律 冬春混种麦区黄矮病发病规律 小麦黄矮病发病条件 耕作制度 栽培管理 气候条件 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药剂防治 小麦各生育期病害防治技术 播种期病害防治技术 小麦冬前苗期生长情况 冬前苗期病害防治技术 返青、拔节至孕穗期病害防治技术 成熟期病害防治技术 *越冬:以有翅成蚜、无翅成、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有些地区也产卵越冬。冬前感病的小麦是第二年早春的发病中心。 *越夏:5月中、下旬,各地小麦渐进入黄熟期,麦蚜因植株老化,营养不良,产生大量有翅蚜向越夏寄主(次生麦苗、野燕麦、虎尾草等)迁移,在越夏寄主上取食、繁殖和传播病毒。 *秋季发病:小麦出苗后,麦蚜又迁回麦地,特别是田边的小麦上取食、繁殖和传播病毒。 *越夏:晚熟春麦、糜子和自生麦苗是麦蚜和BYDV的主要越夏场所。 *春季发病:5月上旬,麦蚜逐渐产生有翅蚜,向春小麦、大麦、玉米、糜子、高梁及禾本科杂草上迁移。 *秋季发病:9月下旬,冬小麦出苗后,麦蚜又迁回麦田传毒危害。 *越冬:麦蚜在冬小麦上产卵越冬,BYDV也随之传到冬小麦麦苗上,并在小麦根部的分蘖节里越冬。 凡对介体昆虫繁殖和保存病毒有利的种植制度、栽培管理措施及气象条件,对小麦病毒病的发生有利。 *早播麦田发病重,适期播种的发病轻。早播麦田出苗早,正是越冬前虫害集中活动危害期,感病机会多,同时温度高,有利于病毒增殖、积累,发病重而且毒源充足,这种情况下冬前发病重,冬后发病也重。 *间作套种的麦田发病重,精耕翻作的发病轻。秋作物收获后不耕地,田间杂草多,或者直接在秋作物行间套种小麦,这样的地块灰飞虱和蚜虫数量大,小麦出苗后受其取食和传毒,发病往往很重。 *病害多发生在地头地边或靠近沟渠、及晚秋作物等,主要是这些地方杂草丛生,便于传毒介体栖息,有些杂草又是病毒的寄主。 *小麦长势好的轻,缺肥、缺水、盐碱瘠薄地重。 *点播稀植重,条播密植轻。 *阳坡地重,阴坡地轻。 *旱地重,水浇地轻。 发病轻重的差异,主要决定于虫口密度。 *夏秋多雨年份,气候潮湿,杂草大量滋生,有利于传毒介体繁殖越夏。 *冬暖春寒有利于传毒介体越冬,不利于麦苗的生长发育,降低抗病力。 夏秋多雨、冬暖春寒的年份病重。 防治策略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治虫为辅的综合控制策略。 *合理安排种植制度,尽量避免棉麦田套作。 *所有大秋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茬,解决杂草虫害问题。 *秋播前及时清除麦田周边的杂草。 *适期播种,避免早播。 -播后出苗前喷药1 次,重点是麦田四周5米的杂草及向麦田内5米的麦苗和杂草。 关键抓苗前苗后治虫 *药剂拌种:用75%甲拌磷150克或40%氧化乐果150克,加水3-4公斤,喷拌麦种50公斤,堆闷3-5小时即可播种。 *喷雾治虫:可用药剂有吡虫啉、氧乐果等。 -小麦出苗后和返青至孕穗期普遍喷药防治控制田间传播。 -返青期,重点喷洒靠近路边、沟边、场边、村边的麦田,以阻止和消灭侵入麦田的飞虱。 *播种期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黑穗病、赤霉病、全蚀病、根腐病主要是靠种子或土壤带菌进行传播的,而且从幼苗期就开始侵染,所以种子处理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适当的药剂拌种,可以减轻苗期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病毒病等多种病害的为害。 *通过施用激素和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 气传病害:小麦白粉病、黑穗病 风雨传病害:小麦赤霉病 虫传病害:小麦黄矮病 土传病害: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 小麦病害简介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耐)病品种 *药剂防治 *生物防治 选用耐病品种 *处理药剂:三唑酮、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敌萎丹等。 *调种:无全蚀病地区严禁从病区调种,也不用病区麦秸作包装材料外运。 *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轮作1-2年,可有效减少土壤菌量。 *减少越冬菌源:麦收获翻耕,加速病残体腐烂,减少菌源。 *加强田间管理: 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播种,覆土不宜过厚,合理施肥浇水等,均可提高植株抗病性。 *在春季喷洒三唑酮、敌力脱等控制病害发展。 *提高防效的关键在于施药时间和施药质量。 *我国开发出的生防菌也有一定的防效。 *对全蚀病衰退或即将衰退的麦田要维持现有耕作制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