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大学生抑郁情绪原因及预防对策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开
题
报
告
书
姓名: 张丽红
专业: 心理咨询
班级: 刑事执行系三班
时间: 2014年3月13日
姓 名 张丽红 学 号 X111098 指导老师 张丽欣 论文题目 大学生抑郁情绪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本人是否创新
1、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社会因素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增多。而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目前各界说法不一,并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学生心理抑郁的程度直接影响最终结果,抑郁情绪一旦发生质变就会导致抑郁症,自杀等一系列悲剧。但只要及早发现就会有效地控制消极结果的发生。
(2)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由于大量生理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变化加在一起,会提高该时期抑郁的发生频率。抑郁是当今社会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长期存在抑郁情绪会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回避社会交往、不能体验生活的快乐、经常自责自罪,并伴有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抑郁情绪在大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普遍存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探究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迫在眉睫,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
(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全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6——7%,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占2.5%,而且发病率还在呈快速上升趋势,然而只有10%不到的病人接受了专科医生正规治疗。在国内对抑郁的原因探讨主要从家庭和社会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较少,不具有普遍意义,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列分析法。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抑郁的研究起步较早,产生很多理论,对现在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认知疗法等。但是对抑郁情绪的研究较少。抑郁情绪是21世纪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据国外的统计数字报道青少年重度抑郁障碍患病率在4%~8%之间。
3、本人创新 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对抑郁情绪的原因进行综述,提出实用的预防对策。
(二)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1.主要内容 本文结合案例从个人、家庭、学校、压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大学生抑郁的具体表现,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对策。
2.写作大纲
1、抑郁情绪的概述
1.1抑郁情绪的概念
1.2抑郁情绪的表现
1.3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的区别
1.4抑郁情绪判定
2、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其特征
2.1大学生抑郁情绪现状
2.2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特征
大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
3.1个性因素
3.2家庭因素
3.3学校因素
3.4压力、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
4、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
4.1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自身预防
4.2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家庭预防
4.3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学校预防
4.4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预防抑郁情绪
(三)主要参考文献
[1]陈学诗.中国心理卫生工作瞻望.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13(5)28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36-534
[3]解亚宁,张育昆,赵靖平.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中国床心理卫生杂志,1996,4(2):109-11
[4]张强,陈丽娇,赵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4,12(6):403-404
[5]阳德华.大学生抑郁和人格关系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201.
[6]陶沙.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
[7]孙崇勇,刘浩强,袁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78-80
[8]付明秋,周喜华.大学生抑郁与体育锻炼,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6):11-13.
[9]陈树林.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102.
[10]饶燕婷,张红霞,李晓铭.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68.
(四)研究方法、完成措施及写作进度计划
1.研究方法和完成措施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利用理论联系实际,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思考分析,通过指导老师及相关人员的指导及帮助,经多次修改完成。
2.写作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 2013年9月——2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