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及世界干旱适应性策略
我国及世界应对旱灾的适应性策略adaptation policy to draught disaster in China and the world 关于干旱的背景知识 旱灾的直观体验 旱灾的严重危害 适应性策略的研究 4 1 2 3 全球变化下的挑战 5 由降水和 蒸发不平衡所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气象干旱 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长形态为特征,反映土 壤含水量低于植物需水量的程度 农业干旱 河川径流低于其正常值或含水层水位降落现象 水文干旱 社会经济干旱 由于水短缺影响生产、 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现象 干旱类型 中国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 (1)西北干旱区:以新疆、甘肃为中心地区,由于深入腹地,西部的青藏高原 阻挡了印度洋水汽,长年少雨,这里是全国干早最严重的地区 (2)东北干早区:以春旱为主,夏旱次之,个别年份春连夏旱,影响最为严重。 (3)黄淮海流域干旱区:这是我国发生干旱面积最大、频次最高的地区。 (4)长江中下游干旱区:这是我国东部干早频次相对较低的一个地区, 这里春早频次不高,夏旱则比较经常出现。 (5)华南和西南干早区:这两个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农作物生长,干早频次也比较高。华南地区夏秋多台风降水,因此,干旱多出现在秋末、冬季到初春期间。西南地区冬春发生连旱时亦可持续4一5个月,有时也发生秋、冬、春三季的连旱。 干旱原因分析 当季风较弱时,南方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北方时,北方则可能出现干旱。 我国南方的副热带高压发展强盛,与其它区域高气压联成一体,大范围的持续干旱就会出现。 季风 副热带 高压 直击干旱现场:两场重灾! 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年末,至今仍在持续。严重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 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河南省多地引发供水告急。 2014年汛期以来,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持续发展,河南省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旱情。河南省平均降雨量96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60%,较去年同期偏少44%。特别是6月份以来,高温时间长,平均降雨量仅有90.2毫米,是1951年以来最小年份,呈现严重的气象干旱。 旱灾害的严重后果 旱灾的严重后果: 干旱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存环境。 干旱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粮食生产,因干旱缺水、缺电,造成工矿、企业减产或停产,直接影响工业产值;干旱造成牧区牧草产量和质量降低,牲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着牲畜的正常生长。 干旱造成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严重不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进一步导致沙尘暴活动加剧,森林覆盖率持续降低、草原退化日趋严重等。过量开采地下水,还会导致地面沉降。 干旱引发的极端后果—朝代更替 明崇祯十年至清顺治三年(1637一2646年),这是近50年持续性早灾时间最长,范围最大,受灾人口最多的旱灾。旱灾遍及20个省(市),北方多数地区持续旱灾5一9年,1637年始于陕西北部,1646年终于湖南,重早区涉及黄河、海河,涉及长江流域中下游15个省,干旱重灾区连成一片,波及中国一半以上人口。 自然灾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引起了社会动荡。崇祯年间陕西关中爆发了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人北京,明朝灭亡。 适应性策略:概念研究 适应性一词,最早起源于自然科学,尤其是进化生态学,主要用于定义对一定范围的环境偶发事件,能够通过适当改变,适应新情况以保证种群生存和延续的一种能力。 在“区域灾害系统” 中,承灾体就是人类及其活动组成的社会系统,孕灾环境就是生态系统,致灾因子则是由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对人类构成危害的渐发性或突发性因素。就旱灾而言,通过调整承灾体的行为或者采取适应措施,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的旱灾适应性。 What is “adaptive capacity ”? Adaptive capacity is the ability of a system to adjust to climate change, including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extremes, to moderate potential damages, to take advantage of opportunities, or to cope with the consequences. 脆弱性、风险性、恢复性与适应性已成为理解全球变化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