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doc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姓名:李扬凡 年级:林学1003 学号:2010074010320 指导教师:徐学华 完成时间:2013.10.7 目录 一.规划设计方案背景 1.目的…………………………………………………4 2.意义…………………………………………………4 3.规划设计思路 二.易县西陵概况 1.自然概况……………………………………………4 2.经济概况……………………………………………4 3.人口分布……………………………………………5 三,总体规划布局 1.原则…………………………………………………5 2.立地条件……………………………………………5 四.典型设计 1.整地…………………………………………………6 2.树种选择……………………………………………6 3.树种选择的原则……………………………………6 4.树种密度确定………………………………………7 5.栽植方式……………………………………………7 6.栽后管理……………………………………………7 7.投资预算……………………………………………7 8.配置方式……………………………………………8 五.低效侧柏林治理 1.低效林定义…………………………………………8 2.低效林改造对象……………………………………8 3. 低效低质低产林的判断……………………………8 4.低效林改造方法……………………………………9 5.栽植方式……………………………………………10 6.栽后管理……………………………………………10 7.低效林改造的意义…………………………………11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一. 规划设计方案背景 1. 目的 改善易县清西陵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发展地区经济,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为突破口,在易县清西陵低山丘陵区进行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 2. 意义 根据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理论,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技术措施相结合,物质投入和技术投入相结合,充实丰富生态位,确定以涵养水源、控制泥沙下陷,治水改土、绿化荒山、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为中心,建立低山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最佳模式。既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可发展当地经济,对易县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 规划设计方案思路 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包括林果产业和经济林产业,保证生态效益情况下促进丰收,促进人民就业。 二. 易县西陵概况 1. 自然概况   清西陵地区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西北方向,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20′,东经115°21′,泰陵广场海拔高度98.0m,山最高峰海拔1121m。   区域内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岗峦起伏,群山环峙,环境幽雅,气候宜人,陵区内河道纵横,林木丛茂,地形高差多为几十米至几百米。地形由山麓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势越来越高,地下水水位逐渐加深,使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减弱,直至不参与土壤的成土过程。由于地形的变化,太阳辐射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9℃,1月份平均气温-4.8℃,7月份平均气温26.2℃,年降水量574mm,无霜期190d。   本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碳酸盐褐土居多;另外还有淋溶褐土,为洪积冲击扇形地,土壤为中性的砂壤土,山区稍偏酸性。低山丘陵土层薄。本区内岩石为石灰岩和片麻岩,大理岩穿插在石灰岩当中,部分是黄土。 清西陵地区以落叶阔叶林和人工林为主,林下主要是酸枣、荆条等灌木。本地农作物主要是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板栗,花生。 2. 经济概况 著名的旅游胜地——清西陵坐落在该区内。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开始“风水”围墙修了20Km以上,陵区周围有76Km。随着入葬帝王后妃的不断增多,西陵的界限也不断扩大。其界限,北起齐峰岭,南到大雁桥,隔易水河与狼牙山相望,东临战国遗址下都,西止内长城的重要关口紫荆关,周长100Km。独特的气候、地形和历史人为因素,使清西陵地区不但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而且成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3. 人口分布   该区内共有4200户,总人口1.61万,其中农业人口1.57万,全镇少数民族人口占42%。共有9个满族村,满族人口4300多人,占全镇人口的27%。劳动力约为8000人,占总人口的50%。 三. 总体规划设计布局   1.原则   (1)综合性原则:进行林业区划应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结合经济规律确定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因此,一切对林业生产发展有影响的自然条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