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河南农大赵全志.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河南农大赵全志

提 纲 一、水稻高产的基本条件 二、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及诊断 二、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一、水稻高产的基本条件 1、具有较高增产潜力的水稻品种 2、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3、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条件 4、具有良好的灌排条件 5、具有成熟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1、具有较高增产潜力的超级稻品种 2、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风灾倒伏 3、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条件 4、具有良好的灌排条件 二、水稻的基本生长生育规律及诊断 机插秧壮苗指标是: 秧龄15~20天, 叶龄3.5~3.8叶, 苗高12~17公分, 单株绿叶2.5叶, 白根数10条以上, 杂交稻每cm2成苗1~2株, 常规稻1.5~3株,均匀整齐。 ?有效分蘖期 在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分蘖,在N-n叶龄期之初够苗,既奠定穗数,又为大穗形成奠定组织结构基础。本期群体叶色应显“黑”(顶4>顶3),叶片含氮率3.5%左右;到N-n叶龄期,叶色开始褪淡,顶4=顶3,叶片含氮率降至2.7%(粳)和2.5%(籼)。 ?无效分蘖期 要求在N-n+1叶龄期起,群体叶色“落黄”,顶4<顶3叶,叶片含氮率降至2.5%以下(2.2-2.4%),无效分蘖的发生被控制;在拔节期(N-n+3叶龄期),最高苗数被控制在穗数的1.2-1.3倍,LAI在4左右。茎基部的叶片显著变短。 ④穗分化期 通过穗分化始期(倒4叶出生)和倒2叶期两次施用穗肥,群体叶色逐步回升,至倒2叶期重又显“黑”(顶4=顶3叶),叶片含氮率回升至2.7%(粳稻)和2.5%(籼稻)左右,直至抽穗期。 2、严格掌握封行的叶龄期 高产水稻籽粒产量的80-90%以上来源于抽穗后光合产物,比例越大,产量愈高。说明获得高产是靠建造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其关键之一是把群体封行期控制在叶龄余数为0的孕穗期。 三、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三、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高产的基本途径:在保证获得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85-90%以上)和粒重。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和70-80%(籼稻)。 (一)培育壮秧 (二)合理基本苗的确定 基本苗确定要符合恰于N-n叶龄期够苗,确保穗数,并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要求。基本苗的计算公式: Y—当地品种适宜穗数;ES—单株成穗数,决定于从移栽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或N-n+1)有几个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能产生的有效分蘖理论值。 (三)扩大行距,宽行窄株 大量实践证明,扩大行距,能改善水稻穗分化期至抽穗结实期群体中下部的受光条件,提高行间CO2浓度,降低株间湿度。这就为增大穗肥施用比例创造必要的条件,既促进分蘖成穗和大穗形成,又抑制茎叶生长、减轻病害、增强抗倒能力,还有促进中后期根系生长,延缓叶片衰老,提高抽穗结实期群体光合积累量、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综合作用。 (四)提高移栽质量 浅插(入土2-3cm)是保证早发的又一决定性条件,即使是壮秧,栽深了同样不能按时分蘖。在人工栽插和机插稻上,深插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解决深栽的关键之一是表土“实”,待泥浆水淀清后栽插。 (五)科学施肥 施肥要解决在获得一定稻谷产量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次施用的适宜时间和适宜分配比例等三个主要问题。 1)关于三要素适宜总量的确定 首先明确三者合理配比。以往研究已经明确,高产水稻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一般为1:0.45:1-1.2,常作为施肥比例参数。但不同土壤氮、磷、钾有效供应量不同,实际施用比例应有不同。农业部推荐用测土配方试验(包括“3414”法)来确定当地的三要素施用的合理比例。 三要素中,磷、钾施用量对产量影响,远不如氮素明显。因此可通过确定氮素的适宜用量后,再按三要素合理比例,确定磷钾的适宜用量。 2)关于氮肥施用的定量 (1)适宜总量的确定 用斯坦福(standford)的差值法公式,氮肥的施用总量应为: 不同产量水平粳稻百公斤产量需氮量 初步测定,在同级产量水平下,籼稻的100公斤稻谷需N量比粳稻低0.2公斤左右。 ②土壤供氮量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