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找份工作”到“体面劳动”:都市青年的就业新期待——基于我国青年就业质量的现状及问题调查.pdf
((t]1~ )2015年第2期 YouthResearch·都市青少年研究
从 “找份工作到 “体面劳动:
都市青年的就业新期待①
基于我国青年就业质量的现状及 问题调查
邓 蕾② 唐天源③
[摘 要] 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10个城市的在职青年样本,围绕就业质量的
6大维度: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收入、就业状况、社会保护、劳资关系等,分析了都市青年就业
质量的现状及问题。发现年轻人的就业稳定性普遍较好,就业安全普遍加强;但是,区域间就业环
境差异较为明显,社会不公依然存在;年轻人的就业 “优势感”“获得感”不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度
亟需调整,自我价值实现和发展超越的需求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就业能力、劳动收入、与雇主等的
对话能力有待提高。青年的就业诉求已有从 “找份工作”向“体面劳动”的转变,这将倒逼城市不仅
要专注于实现充分就业,还要转变传统的 “低劳动力成本发展战略”,致力于提高青年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都市青年;就业质量;体面劳动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947(2015)02—31—05
数据显示,全球化以来,青年失业率持续高于总体失业水平,就业青年中 “在职贫困”“工作穷
人”比例不断攀升,_JJ年‘‘轻人处于就业链条中最脆弱的那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难题。 “就业不
足”会使年轻人遭遇生命历程转换挫折,“低质量就业”会给年轻人职业生涯设置 “价值消减”陷阱,
降低其 “获得感”,阻碍其代 内流动,影响其家庭生活的建构,带来住房难、结婚难、养育难等一系列
问题、以致 “傍老”“啃老”等现象的发生。另外,“低质量就业”还极易加剧劳资关系紧张,导致代际
冲突的可视化和普遍化。我国都市青年的就业质量如何?具有哪些特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促
进青年高质量就业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是什么?构成了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动力。
一 、 文献综述
关于 “就业质量”的定义,在精神层面,有学者强调它是一个 “劳动者对 自己就业状况的优劣程
度和是否满意”的综合性概念 ;在物质层面,有学者强调它是在就业活动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
合、并获取劳动收入情况的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 。国际劳工组织 (以下简称 “ILO”)曾以“核心
劳工标准”对就业质量进行阐释,后于 1999年进一步明确提出 “体面劳动”(DecentWork)这一概念
来描绘 “高质量就业”。 “体面劳动”意指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
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为了保证 “体面劳动”这一战略 目标的实现,ILO提出必须
从整体上平衡而统一地推进促进工作中的 “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等具体 目标的实
现;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
对话 ,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 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尔后,“体面劳动”被视为 “高
① 基金项 目:本研究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 目“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13JBGP039)资金和上海
师范大学(第七期)校重点学科 “青年学”建设资金的资助。
② 邓蕾,女,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
③ 唐天源,男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青少年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 31 ·
YouthResearch·都市青少年研究 考《舞学瓤}2015年第2期
质量就业”的衡量标准,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政策回应 。
关于就业质量的指标和测量,国内外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李军峰构建了包括就业稳
定指数、工作质量指数、劳资关系指数、福利和保障指数以及职业发展指数等在 内的指标框架。 赖
德胜等建立了包括6个维度、2O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就业质量评级指标体系,并运用
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就业质量进行了测量和排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