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紧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
职业紧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职业紧张伴随着每一位从业人员,职业紧张现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严重的卫生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职业紧张的概念、理论模型、测量工具并详细地总结了关于职业紧张当前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职业紧张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职业紧张;心理健康;职业紧张评价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调查,新时代人们感受最强烈的情绪之一就是紧张,紧张已经成为普遍的心理感受[1]。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工作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被突出出来,职业紧张问题也日益引起职业卫生工作者的关注。甚至一些观点认为,职业紧张已经成为影响职业健康的最突出因素[2]。
1.职业紧张的概念
职业紧张在学术研究中被定义为:工作场所中的社会心理因素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时,或者说工作要求与能力、资源、需求不相匹配时所产生的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反应[3]。国内也有人认为,职业紧张是指在某些职业条件下,客观要求与个人主观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不断进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组织和个人两方面都暴露出相应的不适应(个人的主观动机或愿望与组织环境所提供的“满足”如工资、待遇、地位等存在差距,或个人的体力、知识、经验或技能与工作需求如工作负荷,复杂性及个人应负责任等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既阻碍了组织绩效的提高,也增加了个人的心理压力,而职业紧张现象就是这种不适应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之一。
2.职业紧张的理论模型
Caplan等人提出了“人与环境匹配模型”(Personal-Environment Fit Model),把心理紧张看作是环境要求与人的主观能力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该模型认为当个体的能力不能够适应工作要求,在个体潜能与环境的要求之间出现差距时就会产生职业紧张感。Karasck提出的工作寻求--控制模式(Job Demand-Control Model),强调职业紧张是由工作的自主性要求和个人可控水平间的不平衡所致,这种不平衡被个人意识到后,将导致不良紧张反应[5]。Seligman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发现,当个体认为对环境变化已无能为力,面对高风险、高危机的职业,就会产生悲观失望和高度的职业紧张感。Siegrist博士提出了“付出与回报失衡模式”,认为个体普遍具有追求付出与回报相平衡的愿望,但工作中的付出和所得到的回报常常不等值,职业紧张就源于付出与回报的不等值判断,过多的付出和过多的回报都会使个体产生职业紧张感[6]。目前,很多研究以“人与环境匹配模型”和“工作寻求与控制模型”为逻辑起点。这两类理论在本质上都强调认知因素在职业紧张感产生和紧张反应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3.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于职业紧张的研究表明,紧张来源于职业本身的刺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角色特征、工作特征、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物理性紧张源。而影响职业紧张的具体因素则包括:A型行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差异以及社会支持。关于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上是沿两条思路展开的。一是研究外源性影响因素,即环境研究取向。分析职业环境因素对职业紧张的影响,如任务难度、工作的自主性等微观变量,还有组织特征和物理环境等宏观变量。另一是研究内源性影响因素,即社会认知的研究取向。此类研究把个体的任务知觉、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感以及归因方式、应对方式等作为干预变量,证实了它们与职业紧张有关。如Mcgrath认为在环境压力下是否产生职业紧张,取决于个体对任务和成绩的主观认识。Weiner也认为如果个体认为成功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即进行成功后的“内源性归因”,那么即使在面对高风险、高压力的环境,也会以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认知面对。由于外源性影响因素涉及面广、干预难度高,所以基于职业紧张调节的现实需要,社会认知定向研究范式成为当前工作压力和职业紧张研究的主流[7]。如Caplan把应激源细分为人际关系、工作动机、职业发展、组织结构、组织气氛五个方面,把个体间差异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它们与个体职业紧张反应的关系[8]。关于影响职业紧张的个体间差异变量,比较多的研究选择了任务知觉、应对方式和控制感等,并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应对方式、控制感是职业紧张源和紧张反应间的中介变量[9]。
职业紧张的危害
目前,研究者们在从多个方面对职业紧张进行的研究发现,职业紧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对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现阶段,企业职工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而职工的工作满意度也直接关系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度。杨惠芳等人关于体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现状关系的研究发现:职业紧张因素的持续存在造成体力劳动者心理生理健康状况下降,影响了劳动者的健康并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