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农村初中历史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

连江县农村初中历史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连江县农村初中历史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编号: 连江县农村初中历史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2015年10月 《农村初中历史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是连江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省级课题《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下的专项课题。课题负责人是县林宜清老师,有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在农村初中任过教,自任教研员以来就长期指导农村初中的教科研工作,熟悉农村校教学情况。 为使课题研究在为期两年的时间中顺利、有序的、有效的进行,我们进一完善了研究方案,下面谨让我代课题组做课题研究的开题告,请各位专家、领导对报告内容及实施方案进行点评、指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农村生源开始减少,班额自然成为“小班”,教师数量出现较多的充裕,如何充分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调整班级规模、改善教育环境,势必为实施小班化教学带来了良机,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小班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 作为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一大举措,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加以保障。随后,北美、西欧等国家也相继采用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了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在我国,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随后,北京、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此项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小班化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但是,由于长期从事大班教学,很多农村中学历史教师逐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教学模式,例如“重教不重学”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我讲你听”的秧田式座位形式,为大面积提高质量而采取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整体发展策略等,这些都阻碍着小班化教育优势的发展。为此我们决定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以期探索一种符合我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学高效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小班”配置条件下(班级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下),按照一定的教育活动体系开展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当下农村初中教学班学生人数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境的改变,更重要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并于此支配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学手法和教学评价的改变,以此实现关注个体、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探求基于关注学生个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研究发现,国外更多的是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小班化教学”的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的网络教学和资源配置、小班化教学与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连江县的小班化教学策略,探索小班化的实践范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小班化教育是推进新课改的需要。新课改强调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这与我们目前所实践的新课程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将进一步诠释并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使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全面,让每一个学生得生动主动地发展成了可能。 研究价值 (1)教学的互动性加强,参与的密度、强度、效度得到提升。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注,每一个体有较多的表现以及展现才能的机会,心理健康发展,合作意识增强,综合能力提高,提升学生“学习力”。 (2)教师的教学较为从容,心理氛围宽松,身心健康发展,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开展同伴互助,业务成长加快,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3)探索出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本县域总结交流、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越受老师的关注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因班级学生数少,所以教师有条件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学”(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