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12.doc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1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12

控制稻飞虱大发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建县联圩乡农技服务中心 一、概述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依据 稻飞虱是水稻上三大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气候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以南稻区曾经大发生一次。我乡成灾面积3万多亩,损失稻谷900多万公斤。由于国家重视,采取了有力的防治措施,选用了以吡虫啉为主的新农药,2005年之前没有造成大面积大范围的为害。由于吡虫啉等有效农药大面积连年使用,致使稻飞虱产生了严重的抗性,加上气候条件造成稻飞虱多次迁入,水稻(尤其是一季晚稻)施肥水平提高,禾苗长势好,长江以南稻区2005年再度暴发成灾。2006年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一季晚稻又一次大发生。2005年我乡发生成灾面积5000亩,每亩损失稻谷200多公斤,全乡损失稻谷100万公斤。2006年我乡一季晚和其它地方一样大发生,但由于接受了2005年的教训,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没有造成灾害。据调查:2005年防治稻飞虱农户一般每亩花掉农药费50-100元,高的达200多元,到最后还是损失惨重,不少种田大户就因小虫为害造成亏损,2006年不得不减少种植面积。稻飞虱已成为我乡,甚至全县,全省水稻上的头等害虫,难怪有的农民已谈虱色变,十分害怕。 总结2005年稻飞虱防治的正反方面经验教训,在暴发之年仍有农户夺得了高产。他们的经验主要是采用了综合防治的措施,把稻飞虱始终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2006年,我们采用了压前(期)控后(期),防治时农药中加入助剂达到多用水的效果,应用褐稻虱尚未产生抗性的有效农药进行防治,实行养鸭治虫,光电灭虫器灭虫等综合防治措施,完全控制了稻飞虱成灾,大大减少了水稻的损失,节约了农民的防治成本,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2、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情况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上三大主要害虫之一,在近二年内长江以南稻区暴发成灾,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植保技术人员和重视,都在寻找综合防治的措施。但至今我省尚未见到公开的、完整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该项目立项实施之后,可以填补我省这方面的空白,达到省内的领先水平。 二、申报单位概况 申报单位为新建县联圩农技服务中心。联圩乡是我县主要产粮乡,水稻种植面积每年均在8万亩以上。乡政府历来对农技工作十分重视。 联圩乡农技服务中心现有技术人员5人。项目负责人涂继庚为中心主任、农艺师。多年从事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曾主持多项研究和推广项目,聘用顾问高峻是原新建县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从事水稻等作物病虫防治工作40多年。他们对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有着丰富的经验。课题组其它人员何平璋、涂序裕、高伟、胡建新等均为农艺师、助理农艺师,从事农技工作10年以上。 三、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事实证明,控制稻飞虱大发生并不是不可能。只要采取压前(期)控后(期)、防治时加助剂增大用水量,利用褐稻虱尚未产生抗性的农药进行防治,实行稻鸭共栖和光电灭虫器等综合防治措施,就能控制其大发生。 稻飞虱属飞迁性害虫,每年夏季由南往北迁飞,随着下沉气流降落,因其繁殖力强,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稍不注意就酿成大灾。如果前期未控制好,到大发生时,在防治技术不到位或无法到位时,就会形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必然成灾。例如,在目前防治水平下,最好的农药、最好的技术,一次施药防效可达96%;如果前期控制在15只/丛时,一次施药仅剩下0.6只/丛,到100只/丛施药时,就剩下4只/丛,到1000只/丛施药时,就剩下了40只/丛。稻飞虱一头雌头可产卵100-200粒,在适宜气候条件下,7-10天若虫又可为害。假设以50倍级数增加;施药7-10天后,前者每丛禾仅30只,其次为200只/丛,后者为2000只/丛。试想在防治技术不到位的情况下,前者不易在灾,后者必然暴发成灾。 水稻抽穗杨花后,植株营养条件丰富,适宜稻飞虱繁殖。而这时水稻又生长高大、茂密(尤其是一晚)。水稻下部适温高湿的小生态环境最适合飞虱生存。在水稻受害之后尚于穿顶之前,飞虱均在下部为害。而农民防治习惯又仅在上部施药,药量有限。达不到水稻下部。因此加大用水量是一项有力的技术措施。但在高温,水稻长势茂密情况下农民要加大用水量又确实难办到。就是三天两头打也无济于事。采用在药液中加入一种助剂,就可使一个药滴变成10个、20个,甚至30个药滴覆盖叶面。这样就达到了喷少量水(农民能做到的)达到多量水(要求做到,而农民又不容易做到的)的效果。 每年8月份之后,田间飞虱以褐飞虱为主,研究证明,褐飞虱已对吡虫啉产生严重抗性。调换使用褐稻虱尚未产生抗性的农药来防治,就能大大提高防治的效果。 由于稻飞虱大都在水稻基部为害,除成虫外,不能迁飞,在水稻分叶末期后,放鸭治虫,就能消灭很大一部分害虫。 稻飞虱成虫具有趋先性,如在其迁入时利用光电灭虫器灭虫,就可消灭很大一部分成虫,减少了落入田间的虫量。 四、市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