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领土观念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三、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的差异性 四、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 五、关于台湾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领土观念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三、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的差异性 四、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 五、关于台湾问题 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4.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第一阶段:“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949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 第二阶段:“帝、修、反”一块反 (50年代末,60年代初—70年代初) 第三阶段:联美反苏 (70年代初—90年代初) 第四阶段:“苏联解体”,美国遏制 (90年代初— ) 2. 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亲仁善邻”的优良传统。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我国领导人相继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 . 我们周边的国家可以构成我们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市场,是我们政治稳定的依托。 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992年底, 叶利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宣布两国互为友好国家,此后,中俄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连续上了三个台阶: 1992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1994年: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 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 2007年:《中俄联合声明》,继续加强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 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至90年代初,全部恢复或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已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1991年11月,中越双方也通过发表联合公报的形式,宣告中越关系全面正常化。 1990年8月,与印尼宣布复交。 1974年和1975年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先后正式建交。 1990年中国与新加坡宣布正式建交。 1991年9月中国和文莱也宣布建交。 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与中亚国家、蒙古、阿富汗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992年8月,与韩国正式建交,消除了两国贸易及投资中的障碍,两国间掀起经贸合作的热潮。 中朝传统友好关系得到恢复和加强。(“在世界上,有那么一个国家,什么东西都要,什么东西都借,但是借了从来不还。”——宦乡)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公布的《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排第34位,印度排第48位,中国超越印度。 接触与谋求关系正常化始终是中印两国关系的主流,近年来,中印关系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保持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印,两国确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印,两国制定了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 2008年1月,辛格总理对中国进行了成功访问,双方签署《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标志着中印关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日关系 中日政治关系曾经受历史等问题影响而处于低潮,但双方努力保持和加强高层接触与往来。 2006年安倍访华,称为“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称为“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开始回暖。 2007年12月福田康夫访华,2008年5月胡锦涛访日,称为“融春之旅”。这是十年来中国最高元首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双方签署《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从形式上改变了“政冷经热”的状态 2007年,中日贸易额突破2366亿美元,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3.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东盟地区论坛(23个国家)——推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促进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上海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