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中“搭便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建议.docVIP

团队合作中“搭便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团队合作中“搭便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建议.doc

团队合作中“搭便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 要] 本文试图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对团队合作中的“搭便车”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准确把握现象本质和类型的基础上,从个人心理和团队环境两个层面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工作效率和团队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搭便车; 人性假设; 团队管理; 工作效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43   [中图分类号] F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71- 02   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经典难题,“搭便车”行为出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一行为主要受个人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动机影响,团队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氛围也可能通过影响成员的心理而成为间接的诱因。“搭便车”不劳而获的自利心理和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利于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我们需要学会用心中的正能量去克服内在的惰性和自私。   1 “搭便车”现象概述   1.1 管理心理学上的定义   “搭便车”又称为社会惰性问题,是指由于个人的内在惰性、自利心理、需要缺失等心理因素以及团队目标、激励等管理因素引发团队成员产生减少自身付出而坐享他人成果的机会主义心理,从而导致成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团队效率低下的现象。   1.2 搭便车者的类型   (1) 按是否具备工作能力划分。在这种标准下,搭便车者可以分为有能力无作为型、认为自己无能力而无作为型、无能力无作为型。因为无能力无作为型的搭便车者在加入前的能力评估中容易被发现,并且即使追求上进也无法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所以严格的岗前评估即可将其淘汰。而前两种类型的搭便车者则较为隐蔽,并容易受到个人的心理因素和团队氛围的影响,从而对管理机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但如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前两种类型的搭便车者将显著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2) 按现象产生的时间划分。在这种标准下,搭便车者可以分为以“搭便车”的目的加入团队型和加入团队后因各种原因改变型。前者主要由于个人需求动机和工作态度问题导致,而后者则是团队建设和管理问题的受害者。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成员的心理变化和工作态度,培养其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并反思和弥补团队的诸多问题对成员的负面影响。   2 产生的原因   2.1 个人层面   2.1.1 “经济人”与“自我实现的人”比例悬殊   根据管理心理学对人性假设的研究,“经济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自我实现的人”天性勤奋,专注于热爱的工作,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在大多数团队中,“经济人”假设主导的成员占较大比例,如果团队的管理制度出现问题,“经济人”很有可能转变为搭便车者,而整个工作将完全依靠“自我实现的人”完成。   2.1.2 需要的层次分歧   与人性的假设相对应,成员之间需要层次的不同也导致了“搭便车”现象的产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属于低级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它从内部使人产生满足感,而且很难完全满足。团队中具有低级需要的人数明显高于高级需要,很多人工作的原因是获得满意的收入和生活,而缺乏对工作本身的热情和重视,这一群体将构成搭便车者的主体。   另外,如果团队的管理机制和氛围营造出现问题,具有高级需要的成员在工作中将得不到期待的满足感,并且在个人无法改变团队现实的情况下自暴自弃。这种现象符合奥尔德弗ERG理论的描述,即当较高级的需要受到挫折而未能得到满足时,人们会产生倒退现象。   2.1.3 自我知觉的偏差   自我知觉是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虽然人们对自我的知觉往往比对他人的知觉准确,但是也可能因为之前的失败和他人的评价导致对自己缺乏肯定的知觉。在团队合作中,自我否定的知觉会限制成员能力的应有发挥,当事者会倾向于保留意见,不额外承担任务甚至通过减少工作量而减少可能的失误。这种现象解释了“认为自己无能力而无作为型”的搭便车者的产生原因。   2.2 团队层面   2.2.1 目标缺乏对于成员需要的刺激   一个团队如果缺乏吸引成员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那么其产生搭便车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因为只有立足并指向共同目标这个顶点,团队成员看似独立的个人成长计划才能实现最终的汇聚。而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团队设定了理想的目标但与成员个人的成长脱节,他们看不到自己作为个体在团队中可以获得的资源和能力,所以必然缺乏工作的意愿。   2.2.2 结构缺乏对于成员个性的搭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