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模式发展趋势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养老模式发展趋势研究综述.doc

我国养老模式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骆玉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在读硕士。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养老模式的讨论更加热烈,在既有养老保障文化所设定的路径依赖,社会养老保障与家庭保障多层次、全方位的结合乃至融合,已成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机制改革问题上的共识。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学者的相关观点,提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制度文化优势。   关键词: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制度文化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在对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向上继续深入地展开讨论,特别是对国家、社会、家庭三者在养老方面各自承担何种责任众说纷纭。而对家庭养老传统及传统孝道的重要性的讨论也更加突出,与社会化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的研究并驾齐驱。   一、关于养老模式发展趋势的研究   不少学者指出,现在养老的主要问题不是家庭是否需要放弃其责任的问题,而是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和使家庭能够继续提供照顾的问题(吕新萍,2005)。长期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推动家庭养老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演变,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张文范、邬沧萍等,1998;桂世勋,2005;翟振武等,2008)。而社会养老保障与家庭保障的之间存在一定的功能互补、分工合作关系(熊必俊,1998;陆学艺、孙炳耀等,1998;彭希哲等,2000)。另外,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在我国养老保障体制中二者的相互关系上,家庭保障还应该具有积极的角色定位,这是中国特色所在(袁方等,1992;郑功成,1994;林卡,1999;穆光宗,2011)。一些西方学者也主张中国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发展道路与欧美国家有所不同,他们尤其强调家庭保障等传统非正式支持方式具有不同于欧美国家的重要定位(Holzmann等,2005)。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多次提出,以家庭保障为特色的东方养老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张文范,2008)。一些学者还探讨了社会养老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尤其是对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穆光宗,2010)。   另外,一些关注基层老年工作经验的学者,认为我国应采取社会支持下的家庭养老模式(孙学士、王伦贵、朱显才,1998)。中国人民大学姚远教授则从理论的角度剖析这个问题,他提出,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模式是国家性家庭养老,国家的支持在家庭养老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家庭养老的衰弱,有家庭变化的原因,根本更在于国家支持力度的衰弱(姚远,1996,1999)。通过对以往养老模式相关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对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者们普遍认为,家庭养老功能毋庸置疑地呈现出了弱化的趋势,孝道作为传统养老文化的核心出现了断层,孝道观念淡薄(张文范,2004)。   二、养老模式发展趋势研究的启示意义   一方面,在我国特有的家庭社会结构之下,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各自的内涵需要重新界定,尤其是目前主流对二者加以泾渭分明的划分,值得理论界反思。目前学界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概念界定持有两种划分标准,一是养老的经济来源,二是养老支持力(姚远,1999)。以养老的经济来源为划分依据的观点较为通行,此观点认为,社会养老是指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金和社会保障生活,如城市中的离退休人员,城市和乡村的“五保户”等;家庭养老是指老人由家庭成员供养,就像大多数的农民和家庭妇女以及无业人员。涉及到第二种观点穆光宗(2000)认为,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仅仅从经济供养角度界定养老的概念,很难区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混合型养老模式。混合型养老模式的存在意味着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中的照料问题、服务问题和慰藉问题有可能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现在超越经济供养问题。由此可见,有关养老概念的界定,需要考虑二个原则:一是经济为主原则,在分类时考虑经济变量为主,非经济变量为辅。二是问题感受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是显示出老年人的个体差异。   另一方面,在传统社会盛行忠孝文化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与维持巩固社会秩序有机结合,这种局面在现代社会难以再现,正是现代中国养老问题凸显的重要社会背景。这看似简单的逻辑,其实也正与当前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现实道路高度契合。中国特色养老保障之路,反映着既有养老保障文化所设定的路径依赖。   三、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文化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与家庭保障融合发展非常必要,并具有制度文化优势。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给养老保障体系带来挑战   当今中国社会面临极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2005年美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