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货币政策效应研究新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货币政策效应研究新进展.doc

国内货币政策效应研究新进展   【摘要】近年来,在银根缩紧的刺激下,国内金融市场热点一浪接一浪,货币政策效应显著,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性,有关货币政策效应研究热点集中在区域非均衡、传导渠道、金融创新等领域。我国学者在前一阶段研究基础上,对货币政策效应研究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对已有货币政策实践的反思,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为新一轮货币政策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金融创新 影子银行   一、基于货币政策区域非均衡视角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区域经济“梯度发展”战略。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虽然外向型经济的东部地区经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一开始的关于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构想并没有实现。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发展仍相对缓慢,加剧了地区之间发展的非均衡现象。作为货币经济学领域的前沿分支,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开始将视角从宏观层面延伸至了区域层面,将各个地区在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等方面的非均质性研究纳入货币政策操作对经济运行影响的研究体系。国内研究主要基于风险价值模型(VAR)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研究各区域经济指标对货币政策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判断和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是否存在区域性差异,进而分析引起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因素。   (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性实证研究   何丽娜(2010)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安徽和江苏两省评价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安徽省和江苏省的真实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申俊喜、曹源芳、封思贤(2011)首次避开“三分法”和“八分法”的区域划分――采用更能反映区域差异的内地31个省来反应区域差异,运用区域AD-AS模型和VAR等计量方法,分析统一货币政策对我国不同省城经济增长和物价两个指标的脉冲差异。葛腾飞、孙自胜(2013)通过定量分析验证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GDP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东北、东、中、西四大区域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特征进行检验,发现货币政策对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具体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张细松(2012)通过实证检验指出我国东、东北、中、西部地区并不总是同时处于经济周期的繁荣或衰退阶段,不同调控方向的货币政策对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的四大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其基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差异的区域效应研究中,他认为货币政策不同调控方向的货币供给冲击对四大地区所产生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存在多重不对称效应。丁涛、赵昕东(2012)研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冲击造成的各个省份的通货膨胀周期是不同的,有显著的区域效应。   (二)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解释   王昊(2012)和罗玉冰(2013)分别对西北五省区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五省区产业结构、财政实力、金融发展和政府行为的差异是西北地区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信贷渠道在五省区的传导效果存在差异,同一阶段不同省区在信贷渠道传导速度、深度及影响时间长短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同一地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个阶段,信贷渠道传导效应也不尽相同。   陆虹(2012)收集了1996~2012年的相关季度统计数据,运用STR模型和LM统计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果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即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同时,这种不对称性对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行存在不同的影响。   黄德勇(2012)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用VAR模型和VER模型对投资周期波动中的货币政策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东部地区带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能力较强,财政政策是投资波动的主要因素;而西部地区被动跟随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投资自身遭受的冲击是投资波动的主要因素。李菁、赵邦宏(2013)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效应差异作定量比较,发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协调效果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佳,中部地区较弱,东部地区效应最弱,甚至表现为负效应,提出因地制宜改善金融环境,加强政策协同效应。   郭立平(2013)认为经济差异是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并对货币信贷、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等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在我国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下,宏观层面的金融体制改革影响下的市场化进程以及微观经济主体在资金报酬引导下参与市场化进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造成不同地区间金融资源形态迥异、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多样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域广阔、经济结构复杂,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非最优货币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是困扰我国当局决策的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