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文章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伴着互联网成长的,互联网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有的大学生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放纵自我,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网络道德失范不仅严重妨害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更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危害。防止网络道德失范,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从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层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心理;成因;对策
“道德失范”最早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他认为,道德失范是在社会大变革的过程中,传统道德失去它的权威性,社会生活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规范的约束,而同时,新道德还未迅速发展起来弥补这种良心上的空白。这种“传统道德的失灵与新道德尚未形成”的社会真空状态。
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成因
1.1学习的去道德化倾向
与大学生学习的去道德化相对应的概念是“去道德化的教育”,首次出现于英国学者苏曼德斯(Susan Mendus)教授1997年在伦敦大学的讲演中,是指在当今西方社会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学校越来越成为“游戏”场所,教师越来越放弃道德教育责任;
在我国,学校在人的道德引导和培养方面做的较少,这与其长期的教育模式密切相关。学校必须接受教育部门的统一领导,管理。各种升学考试的分数,把学生划分了三六九等。所谓的精英,好学生,评判标准来源于书本知识考试的分数。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要想提高升学率,提高声誉,就得根据教育部门考试的内容,决定了学校着重教什么。大学教育不过也是对这种模式的重复而已。哪怕是今天基础教育改革搞得热火朝天,在这种模式下,依然从整体上忽视了对道德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慢慢领悟到这种教育模式的本质,过度追求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一味强调成绩、名次的社会意义,而忽视了与知识对等的道德内容的习得与内化。久而久之,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理念逐渐弱化,直至消失贻尽。
1.2个人本位
从皮亚杰的的个体道德发展观看,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正是不稳定、极易受外来因素干扰的阶段,由此个体道德标准的内化与建立势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得影响。互联网上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极易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产生极大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道德选择、价值判断产生很大的干扰作用。同时,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亦是心理发展的“断乳期”。他们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但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现实生活中的失落感会使他们选择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作为逃避现实的途径。而面对网上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常常感到无助,不知怎样做才是恰当的行为,从而容易引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个人本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并以个人利益的实现与满足为最后归宿。在网络这片特殊的土壤里,大学生为了宣泄情绪,逃避困境,体验“自我实现”、“快乐原则”的心理和盲目从众的心理等,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假、丑、恶的一面会得到无约束的释放。导致了大学生精神麻木,道德失范。失去了对道德判读应有的标准。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1.3去个性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类创造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它为人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形式,即虚拟生存。由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共同建构的赛伯空间,构建了一种与实体社会相对的社会范畴,即虚拟社会,并形成了一套新的虚拟世界中人的生存方式,人在互联网空间的存在是虚拟存在,人的活动是虚拟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虚拟关系。“在那里只有公民,没有统治者;只有交流,没有灌输者或者检查者。那是一块谁也无法控制的自己的伊甸园。现实社会的生活中,因为要顾及很多旁人的看法和较多不情愿的约束,既是个体内心不是真正的认同道德,也会被迫遵守道德。大学生在这种“伪善”下,学习生活和情感世界中的情绪很难畅快的表达。所以,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大多会“隐姓埋名” 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互联网中,人们都是在匿名的前提下与人交流的,对于网络另一端的个体我们都知道得很少,性别、身份、社会地位及兴趣爱好等等个体的信息都是未知的,网络的时空分离使得一切有关个体的隐私信息都可以隐藏,你也可以同时以多种身份和角色参与网络活动,这很容易引起去个性化状态的出现。再加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网上的内容,而不是自己的内在价值标准及态度,这种自我卷入的水平很高,现实的规则和个体的内在标准对个人行为的监督显得无能为力。所以,由于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匿名的存在和高度的自我卷入导致行为责任意识和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SO 8178-1-2017 Recipro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xhaust emission measurement Part 1:Test-bed measurement systems of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s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1部分: 气体和颗粒物排放测量系统(2-1).pdf
- 11J508 建筑玻璃应用构造-栏板隔断地板 吊顶 水下玻璃 挡烟垂壁图集.pdf
- 私立门诊财务管理制度.docx
- 触电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x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胡锦光-全套课件.pptx
- 丰田自工序完结培训资料.pdf VIP
- 德育课程体系.doc
- 海工试验报告.doc
- 废旧轮胎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课件.pptx VIP
- 静脉留置针健康宣传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