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末民初中等社会的再认知.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清末民初中等社会的再认知.doc

对清末民初中等社会的再认知   摘要:中等社会是清末民初之际的一个革命性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本文经由旧稿深化和充实,从经济成分划分、概念发端和演进以及历史作用三个方面对中等社会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存在意义和概念本身做出评价。   关键词:中等社会   “中等社会”一词并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阶级概念,它是中西社会不断碰撞、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是清朝末年的革命党人所着力论说的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背后,隐含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和集聚起来的一种力量。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实体,它崛起于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的裂变与改组,而且反映了在外国侵略与刺激双重作用下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一)成分划分   中等社会的概念是指从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概括了操各种不同行业而居于相同社会层次的人所构成的复合体,它着眼的是社会构造,因而它比社会构造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社会内涵。就当是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而言,“中等社会”相当于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也就是说资产阶级属于“中等社会”。但是出现于20世纪初年的“中等社会”又不完全是资产阶级的同义词。①   从经济成分来划分,中等社会可分为以下三类:   (1)“自居于士类者”。这类人是取得过一定的功名,但不一定享有官职的人群。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功名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将拥有功名者与社会平民区分开来,而且赋予前者部分的社会权利。这批人在职的时候是官员,不在职的时候是士绅。他们天然地构成了乡村社会里的中等阶层。然而这群人并不是自居于士类者的主要部分,由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近代知识分子才是自居于士类者的主导成分。这些新式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思潮、新学理的洗礼,有新的知识结构,新的人生思想,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行为选择。他们的出现也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除旧换新。他们尖锐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的同时又向当时社会传播新的观点意识。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近代学堂的教师以及职业革命家,等等。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并因此成为中等社会的中坚。②   (2)“出入于商于士之间者。”这类人实际上与商人的概念很相近,其中包括旧式的商人转向近代工商业,旧式的士类渗入了工商业以及新式知识分子投身于近代工商业。商人在传统社会的地位极其低下,但是随着西方商品经济的冲击,商战成为当时的一股社会思潮,商人的重要性也开始得到知识分子和社会的承认。这时,旧式的商人、士人和新式知识分子都积极投身于商业,给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有力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者在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等许多社会事务中逐步显示出其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从而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社会经济基础。但是这些人仍然是脱胎于旧式阶级,即使同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方式连在一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痕迹。   (3)“出入于方术技击与士类之间者。”所谓的“方术技击者”泛指依靠一技之长获取较为富裕生活的人群和其他各种自由职业者。这些人都有自己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他们不同于出卖劳力的贫苦人群,也不同于拥有资本或者功名的商人士绅。比如名优,书画家,都是他们可以选择的职业范围。这部分人与旧有的社会阶级联系更加紧密。能够有条件接受这些特长训练的人,例如书画学习都是传统社会中比较富有的家庭才能供养的。他们中可能有些人还享有一定的功名,或者有自己经营的产业。完全依靠“方术技击”生活的人并不能成为中等社会中的稳定成员,他们随时有可能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失去依靠而流离失所。   (二)概念发端与演进   就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中等社会这一概念出现于1902年底,详见于1902年《新民丛报》刊登的梁启超的《新民说》:“大抵分利之人,多处于上等社会中等社会,而下等社会的人怠稀。盖惟挟持强权者,乃得取他人所生之利而坐分之也。”③而被较多地用来分析中国近代社会阶级分层则是在拒俄运动高涨的1903年。梁启超所提出的中等社会和社会分层概念与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的精英结构层次有相近之处。帕累托在1903年在巴黎发表《社会体系论》认为每一社会结构中都由精英分子带动发展其所属的社会,而将精英区分为统治精英与非统治精英两部分。其中的非统治精英相当于梁启超的中等社会。不过,作为一个理论性的概念,中等社会的产生一方面是源于中国国内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情绪达到顶峰,也和外来思想学说的影响密不可分,尤其是与1902年至1903年间国人大力翻译引进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密不可分。④中等社会的概念由梁启超率先提出,但是仍然由于梁本人处于清朝末年封建君主政体逐步衰落,民主共和思想广而传播的“过渡时代”,所以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