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精装版常见非病毒学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必威体育精装版常见非病毒学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威体育精装版常见非病毒学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妊娠期重症肝炎与急性脂肪肝的鉴别 鉴别点 ①AFLP都发生于妊娠晚期,病毒性肝炎发生于妊娠各期 ②重症肝炎的黄疸更严重,血转氨酶升高更显著 ③AFLP常有持续重度低血糖,白细胞升高更明显 ④AFLP常常尿胆红素阴性 ⑤AFLP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更早 ⑥AFLP大都并发重度子痫前期 ⑦肝炎病毒学指标不一样 ⑧CT、超声检查、肝穿有助于鉴别诊断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 定义 ICP是最常见的妊娠晚期特有的肝内胆汁郁积,以皮肤瘙痒和黄疸等为临床特点。 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或胎死宫内等。 尚未完全明确,推测与雌激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 50%患者有家族史,父亲将其易感性遗传给女儿, 环境因素 可能也是ICP致病因素之一, 我国ICP的发病率1%~4% 临床表现 ICP通常发生于妊娠第三个3个月期间,约80%为妊娠30周时,也有25~29周,最早至妊娠12周者,一般无发热、乏力及消化道症状。 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 黄疸:瘙痒发生后1-4周,约20%~60%的患者出现黄疸,表现为典型的阻塞性黄疸,如陶土便与黑色尿。但患者无全身症状。 黄疸和瘙痒至分娩后迅速消退。极少(2%)仅出现黄疸而无皮肤瘙痒。 其他症状:严重病例可有失眠、情绪变化、乏力、纳差,脂肪痢,胆汁分泌减少,粪脂肪排泄增加,可影响母亲营养和肠道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汁酸升高,达正常值的10倍~100倍,可早于瘙痒和其他实验室改变前,是诊断ICP的一个敏感指标 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ALT和AST轻~中度升高 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5’核苷酸酶升高达正常值的4倍~10倍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的皮肤瘙痒和胆汁郁积的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有助。如有该病个人史及家族史者,口服避孕药发生胆汁郁积者更有诊断意义。B超检查可排除总胆管梗阻。肝活检并非必要,但其组织学表现具有诊断意义。 下述6条可作诊断参考: 皮肤瘙痒是妊娠期突出的症状 ALT轻~中度升高,血清胆汁酸显著升高 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升高,如胆红素超过正常10倍,可除外ICP 无剧吐,严重食欲不振,衰弱,出血症状及肾功能衰竭 妊娠是瘙痒、黄疸及生化指标异常的唯一原因 症状、体征及生化异常在分娩后迅即消退,血清总胆汁酸及碱性磷酸酶在产后2周~6周恢复义。 HELLP综合征 HELLP综合征以溶血(hemolysis,H)、肝酶升高(elevated liver enzymes,EL)和血小板减少(low platelets,LP)为特点,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数发生在产前。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其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及恶心呕吐,体重骤增,脉压增宽,但少数患者高血压、蛋白尿临床表现不典型。 诊断 其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3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为完全性,其中任1项或2项异常,未全部达到上述标准的称为部分性HELLP综合征。诊断标准: 1.血管内溶血:外周血涂片见破碎红细胞、球形红细胞,胆红素≥20.5 μmol/L或1.2mg/dL,血清结合珠蛋白25mg/dL; 2.肝酶升高:ALT≥40U/L或AST≥70U/L,LDH≥600U/L; 3.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 肝豆状核变性 概述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以肝硬化和脑部基底节变性为主的遗传性疾病。是由Wilson(1912)首先报道和描述,故亦称Wilson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症状、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症状及角膜色素环(K-F环)。 由于90%以上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与铜结合存在障碍,因而认为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是本病最基本的遗传缺陷。 致病因子造成铜蓝蛋白合成障碍和胆道铜排泄障碍,线粒体铜沉积导致自由基和氧化损伤在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病理 由于上述诸因素导致血清中过多游离铜大量沉积于肝脏内,造成小叶性肝硬化。 当肝细胞溶酶体无法容纳时,铜即通过血液向各个器官散布和沉积。 基底节的神经元和其正常酶的转运对无机铜的毒性特别敏感,大脑皮质和小脑齿状核对铜的沉积也产生症状。 铜对肾脏近端小管的损害可引起氨基酸、蛋白以及钙和磷酸盐的流失。 铜在眼角膜弹力层的沉积产生K-F环(Kayser-Fleischerring).与此同时,肝硬化可产生门静脉高压的一系列变化。 临床表现 多于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迟至成年期,发病年龄4~50岁。 初起症状42%为肝病表现,34%为神经系统,10%为精神症状,12%为继发于肝病的内分泌或血液系统症状,1%为肾损害表现,约25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