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思维视域下“教”与“学”关系的重建.docVIP

关系思维视域下“教”与“学”关系的重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系思维视域下“教”与“学”关系的重建.doc

关系思维视域下“教”与“学”关系的重建   摘要:教学革命使教学既要担当文明传承的责任,又要变成儿童生活的乐园。教学的这一良好愿望为“教”与“学”关系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在实体思维的影响下,“教”与“学”的关系从“以教定学”走向了“以学定教”,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的局面,导致“教”与“学”关系的失衡。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转换视角,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关系思维去探讨“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实体思维;关系思维;教学关系;关系重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8-0018-03   一、实体思维下“教”与“学”的博弈呈现极端化倾向   在实体思维的哲学范式下,“教”与“学”始终是分离的。教学的定义十分明确,就是“教”。“学”只是“教”的延伸,是教的一部分。在这一定义中,“学”从来没有被视为一种目的[1],教学呈现出“以教定学”的局面。这种教学理念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一直独占鳌头,它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应试;但另一方面,由于它片面强调教师灌输式的教,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从而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课堂的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迄今为止,教学改革的一切努力实际都是在瓦解“教”的权威,传统意义上的“教”变得无足轻重,“教”变成“学”的工具。“教”与“学”的博弈,其本意在于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而不在于对人类经验和文化的放弃。但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是背离了当初的本意,一切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忽视了教师引导者的地位。那种把学生的需要、兴趣、快乐、甚至惰性和放纵视为教学目标是绝不允许的[1]。为此,要实现教改的本意,必须以新的视角来探讨教学关系。   二、关系思维下“教”与“学”的关系   (一)对关系思维的认识   从实体思维向关系思维的演变,认识论视角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过程不再是对绝对理念、纯意识世界的反映,而是对人的现实生活、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反映。体现在教育方面,促进了教育活动从‘物的世界’的思维方式转向‘人的世界’的思维方式,真正成为一种‘人对人的活动’,从而使现代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动态生成过程,成为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不断显现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过程[2]。   关系思维突出的特征是强调关系是本体的、完全的、无条件的存在,是关系者之间的关系。马丁·布伯在其名著《我与你》中阐明“关系”不是外在于我和你、此和彼、公共和私有等的第三者,而是双方共在或存在的基本形态。关系是完整的、关系双方都是以整体与对方发生关联,如“我”与“你”的相遇,与我相遇的“你”不是以你的一部分,而是以你的一切与我交融,你的任何部分都不能离开你本身单独与我相遇。因此,关系思维运用到分析事物时,就不再把任何客观的事物当作没有自身结构的、孤立抽象的实体,而是从内外部结构、联系、系统等关系状态来深入把握它的存在形态,从结构上动态地理解存在,理解对象,从运动、相互作用、联系和关系,即“存在方式”的意义上来进一步把握丰富、深刻、动态的现实[3]。与实体思维的主客二元体被抽象化、片面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同盟   在关系思维下,“教”与“学”的关系不再是谁占主导,谁服务于谁的关系,而是同盟的关系,即教学同盟。所谓教学同盟即“教师与学生共存于教学活动当中,为了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双方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思想的个体与对方发生着关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是“我他”而是“我你”,是一种“我们”的存在,我们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也是一种相互的自我实现。”它克服了传统的价值主观主义和客体主义的局限,提出了“主客体统一”的新思路,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把各方利益主体放到了同等的地位。   平等的对话、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教学同盟的有效途径。在平等对话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为问题所吸引,他们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包容、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对话的唯一目标便是对真理的本然之思。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理应构建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师生以精神交流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育过程究其本质,就是通过探究、解惑,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论道:“学校犹如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如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通过“构建教师导引、学生从游”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形成对个人精神发展的教育性。教师和学生双方在精神的理解和沟通中获得新的体验,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寻找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教师指出寻求答案的方法,学生则通过方法去解决问题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