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分析策略的教学初探.docVIP

初中化学实验分析策略的教学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实验分析策略的教学初探.doc

初中化学实验分析策略的教学初探   摘要:文章从化学实验分析策略教学的重要性谈起,阐述了使用合理有效的分析策略的必要性,并根据教学实际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化学实验分析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实验分析策略;策略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8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36   一、实验分析策略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实验分析策略教学的重要性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通过实验,然后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做出合理的分析才能真正有效建构知识,建立起化学概念,总结出化学规律,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另外,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其中元认知的能力已经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实验怎么做”、“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结论是什么”,而应该立足于“我为什么这么做”、“怎样分析这种现象”、“实验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等等。   2. 实验分析策略教学的必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常常会采取直接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简单记录现象,记住结论,忽视对实验的分析。结果虽然热热闹闹地做了实验,却仅仅看了热闹,没看到门道!导致学生在实验课等课堂上收获甚微,导致学生以后遇到熟悉的实验情景还能应付,一旦遇到陌生的新情景就会束手无策,缺乏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然也就无从培养。可见,使用合理的策略有效地对实验进行分析在化学教学和研究中是必要的,更是迫切的。   二、化学实验分析的具体教学策略   1. 化学实验过程分析的教学策略   (1)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   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的实验探究中,首先教师做了一组对比实验:a.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b.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发现,a中带火星的小木条没有复燃,而b中带火星的小木条却很快复燃。于是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的截然不同通常会很兴奋的说出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但事实上仅分析这一过程就来定义催化剂是不完整、不正确的。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追问: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就一定是催化剂吗?这一追问马上引起了学生对关键之处的关注,进而启发学生思考。经查阅资料发现,除了要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外,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才能定义为催化剂!于是,教师抓住实验过程中的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最终使整个探究过程圆满完成,学生收获颇丰!   (2)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推理   在“二氧化碳能否与水起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教材提供了现成的探究环节,若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也能利用对比思想顺利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整个过程将会显得平淡无味,也缺乏思维的深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但若充分发掘资料中的思维素材并以适宜方式呈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进行一步步的推理,定能让学生真正有所“发现”。具体推理过程如下:在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时,取少量所得的液体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学生意外发现,溶液变红了!学生马上有了疑问:是什么使溶液变红了呢?于是形成猜想:是二氧化碳气体?还是水?还是……?于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将一朵干燥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紫色小花没变红,排除了二氧化碳的可能!再在一朵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上水,发现紫色小花没变红,排除了水的可能!那么学生的疑问又来了:是什么使紫色小花变红了呢?于是学生进一步推理,形成新的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使紫色小花变红了!于是做了一组对比试验:先在一朵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上醋酸,发现小花变红了!再在一朵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上水,然后放入盛有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小花也变红了!由此得出同学在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猜想是成立的,且还得出了二氧化碳与水起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了!若没有这样一个推理过程,整个探究就没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就缺乏有效的思维探究过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